1.希罗多德: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利卡尔那索斯。而立之年,他开始了漫长的旅游生涯。东临两河流域下游,远至波斯帝国的腹地;南访北非的埃及,至境内最南端;西抵意大利办到和西西里;北游黑海沿岸。他在所到之处,实地考察各地的名胜古迹,仔细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通过向导和译员的帮助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集各类历史故事。这一壮举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为他著述传世之作《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家兼文学家西塞罗,最早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这一称号一直沿用到现在。希罗多德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因这本书以希波战争为中心,所以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它奠定了记叙体史书编纂体例的基础。
2.修昔底德: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他的名世之作。修昔底德出身于一个显贵家庭,作为雅典的富有公民,他参加了当时几乎波及希腊各城邦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24年当选雅典最高军职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但是在战争之初,由于修昔底德没能及时救援雅典在色雷斯的军事要地安菲波里,因“贻误战机”、有通敌之嫌,被放逐国外。流放期间,他在希腊世界,特别是那些敌对国家广泛游历,收集多方面资料,著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亲历这场战争的修昔底德,以简洁流畅的文字,生动豪放的语言,冷静客观的态度,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主要史实、陆海战的恢宏场面以及城邦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所确立的如实专一记述政治军事史的编纂程式,为后世史书创作开创了新的传统。
3.波里比阿
生于希腊中部麦加城的一个显贵家庭,自幼熟读经史,文武兼备,曾担任过骑兵长官,领兵抗击罗马人的入侵。罗马彻底征服希腊之后,他作为一千名人质之一被带回罗马,之后随着罗马著名将领西庇阿东征西战。曲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激发了他述往思来,这为他写作《通史》创造了条件。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他属于希腊血统,经过希腊文化哺育,却生活在共和末年和帝国时代,他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从事著述的第一位希腊历史家。
1.西方古典史学的特点
答: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希腊罗马历史著作首要特点是它的人文主义。早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当中,先民们就已经提出了对于人的问题的思考。“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从古代希腊一直传颂至今。历史是关于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记载。《历史》中记载的是人而非神,拯救了希腊。修昔底德称:“人是第一重要的。从李维到塔西陀,从波里比阿到阿庇安他们所记载的都是人事而不是神事。虽然书中常常会承认神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要在人类行动者的人格中寻找出一切历史事件的真实原因。
强调道德垂训作用,垂训后世是古典史学的基本目的。在古典时代的历史学家看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变化治乱兴衰是同人们道德活动密切相关的,所以历史垂训主要是道德评价,对历史事件历史任务的道德评判,给旁观者、后人以道德教训。正如波里比阿所明确指出的,历史是一门以事实为教训的哲学,它不仅使人们从中获取广博的知识为满足,同时还当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他认为“求真”和“实用”是历史学家的天职。不仅波里比阿如此,古典时期其他历史学家也是这样做的。
注重文笔的优美,古典史学著作一般同时又是文学著作。希罗多德的历史行文流畅押韵,被称为是用散文写成的史诗;修昔底德运用大量演说辞,文笔冷峻,文字简洁;李维则有希罗多德的风格,文词华美;塔西陀则似修昔底德言简而意远,文约而事丰。
具有宏观视野和整体观念。希罗多德所写的《历史》就是那个时代希腊人所知的世界;波里比阿的《通史》所记载的不只是罗马人的历史,也是他那个时代的《世界史》。同样具有世界主义视野;李维的《建城以来罗马史》写的就是罗马自建城以来至奥古斯都时代晚期的罗马兴衰史,也具有辽阔的历史视界,是一部综合性的通史;即使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样专门写战争的著作,却也历时27年,在相距遥远的各地爆发的战争,这种宽阔的历史眼光是不可缺少的。
古希腊史学家所具有的求真探索的精神,在史学上树立了一座理性批判的丰碑,为古代罗马史家及后世史家继承发展,为近现代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试图在叙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规律以及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层原因,这就使得历史的功能及特色日益明显。
我们认为:以优美的文笔如实叙述过往人事,对其进行道德评判,从中揭示出历史道德教训及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古典史学的基本特征。
2.公元历史纪年法的主要内容。
答:公元8世纪不列颠基督教史学家比德所提出的一种历史时间表述体系,由中世纪不列颠神学史学家比德所创制。在比德之前,基督教史学家均以创世纪为基准纪年。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因而,史学家们所依据的从创世纪到基督降生之年的距离长短也不同。比德把纪年的基准设定在晚后的基督诞生之年,使用“我主纪年”(Anno Domini,简称A. D.)计算时间,使用“主化肉身之前”(Before Incarnation)计算基督降生之前的年代。这样,就使历史纪年法的方式更为简单和规范,有利于编年体历史作品的撰写和交流。公元纪年法最先被基督教学者所普遍接受。公元纪年法的创制及其普遍应用,对于西方史学著作的编撰具有非常实际的积极意义。由于史学家以相同的时间线索来记录历史事件,这样,就使得史学作品的交流更为方便,也有利于人们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比照不同地域发生的各有差别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