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本章练习>>参考答案

本章练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年鉴学派:20世纪法国史学流派,同英国的新社会史学派和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共同推动了新史学运动,在当代西方史坛影响颇为深远。年鉴学派源于1929年创刊的《经济社会史年鉴》杂志,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要人物有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布罗代尔及勒高夫、勒胡瓦拉杜里等人。学派的史学思想复杂多样,但大体上讲,最著名的论断当属“总体史”观点,此外,该学派倡导跨学科研究,史学家们在史学编纂实践中所开拓出来的新领域、所采用的新方法对当代西方史学研究颇有启发。

2.克罗齐:20世纪意大利历史哲学家,批判的历史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历史学的理论与历史》,因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闻名于世,其主要史学思想创见为:自然科学与历史学有着严格的区分;精神与历史的合一;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认识者,特定的历史认识者又是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必定会受到他们所处的具体时空环境的影响,打下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当代史固然是直接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被称为非当代史的历史也是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根据历史是否与精神相联系,即历史认识是否蕴含着活生生的当代性的思想,可以区分真历史与假历史。这样,克罗齐便明确地赋予历史认识以主观化的色彩和时代性的特征。

3.柯林伍德:20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考古学家,批判的历史哲学学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历史的观念》。柯林伍德也从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入手来分析二者的区别。他认为,由于历史当事者的思想动机对于客观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认识者在历史认识过程中追问这些思想动机的重要性,就可以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为了能捕捉到历史行动背后所隐藏的思想呢,“历史学家必须在他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如果不以移情式的体验来揣摩历史当事者所处的情境及其负责的思想波动,摘录和拼凑各种不同的权威们的证词而叙述一个所谓完整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学,被柯林伍德斥之为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继克罗齐之后,柯林伍德将历史认识中主观性因素的重要性发挥到了极致。通过直接探索历史知识的本质特点,他们发掘出处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认识主体在历史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从而在认识论的基点上为历史学的自立寻找到了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问题简答

1.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人类的历史事件可以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的历史事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就是一种“长时段”的历史,它们与人类朝夕相的、无所不在,却几乎静止不动;经济、国家、文明等社会层面的历史和人类种群的历史则以较缓慢的节奏在发展变化,这种历史运动的速度一般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时段”为周期;事件的、个人的历史是“一种短促迅速和动荡的历史”,它以一种基于“短时段”的快节奏闪烁跳跃、瞬息万变。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长时段”和“中时段”的历史,“在历史的分析解释中,最后终于取得胜利的总是长节拍。”

2.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基本观念。

答:后现代历史哲学对现代历史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在历史本体论方面,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冲击了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元叙述”。在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家眼中,黑格尔式的思辨的历史哲学构想不过是充满着个人主观意志的奇妙而又宏大的想象,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宏观历史图景完全是虚幻的骗局;历史运动从来就不是以时间为线索而规律地直线上升的客观过程。总之,破除“元叙述”后的后现代历史哲学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应该具有多元性、无序性、片段性、断裂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其二,在史学认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瓦解和颠覆了现代性历史哲学的客观性。历史本体论与认识论密不可分,对“元叙述”的解构必然连带着要消解其认识论根基——客观主义的直观反应论。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家一般认为:历史的客观存在与认识历史的客观性是两回事,由于客观的历史是一种随时间流逝而一去不返的瞬时性存在,因此便无法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再现客观的历史进程。总之,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在消解了现代性历史认识论的客观性基础后所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和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