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信息>>教师简介
1.刘晓东教授
刘晓东,男,满族,1972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1994年、1997年及2000年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本《中国古代史研究》网络课程负责人。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史学会理事
中华日本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
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历史学会秘书长
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主要学术荣誉及奖励】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组部,2018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2017
长江学者青年学者,教育部,2015
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部,2012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政府,2013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政府,2017,第一层次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 ,吉林省政府,2015,第二层次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政府,2013,第三层次
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政府,2012
吉林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政府,2016,二等奖
吉林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政府,2014,二等奖
吉林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政府,2012,二等奖
【教学与教改工作】
主要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史(元明清)》、《中国古代社会史》,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史导论(明清)》、《明清社会史专题》、《明清历史文献导读》等课程。参与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教材”《中国古代史》的编写工作,及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的建设与制作,负责元明清部分。
【科研信息】
(一)项目
1. 明清时期的周边认知与多民族同一国家的建构—以东南海疆、东北边疆的统合为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16年
2. 13年度长白山学者项目——刘晓东,政府委托项目省、市、区政府委托项目,2014年
3. 新世纪人才:明清时期中国知识界“倭寇”叙事的历史演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
4. 十六世纪前后的“倭寇”与东亚区域秩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10年
5. 明清时期的塾师与基层社会,教育部,2009年
6. 中国古代史专题,校内项目,2009年
7. 晚明社会变迁与士人生存伦理的演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年
8. 15--18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中下层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研究,校内项目,2001年
(二)专著
1.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
2. 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上下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 《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
6. 《开国重臣大传:多尔衮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7. 《孝庄文皇后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三)论文
1. 「服遠」與「治近」: 嘉靖二十六年明廷的遣明使處置,明代研究(台北),2017年
2. 汉家衣冠明征士:瑞龙山朱舜水墓地设计释疑,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
3. 雍乾时期清王朝的华夷新辨与崇满,东亚视域中的“中華”意识,2017年
4. 明初庶吉士制度谫论,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
5. 禁倭与申交:明太祖对日交涉目的探析,外国问题研究,2016年
6. 術與道:清王朝儒學接受的變容——以吉林文廟的設立爲中心,東亜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2015年
7. 漂流民、异国船与水户藩的海外认知,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3水户藩内外关系文献释解,2015年
8. 术与道:清王朝儒学接受的变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
9. 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洪武朝宫廷政治史之一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10. 晚明与晚明史研究,学术研究 ,2014年
11. 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以《明实录》中的相关语汇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14年
12. 清代东北封禁与流人遣戍,满语研究,2013年
13. 控制与秩序:古代南侗“嘎老”的社会功能探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
14. <虔台倭纂>的形成:从地方经验到共有记忆,历史研究,2013年
15. 明代私塾中的师徒关系刍议,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2年
16. 扶危字小与万历出兵朝鲜,读书,2012年
17. 洪武朝东宫官属的嬗替与外廷政治,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
18. "弃儒从商"与"以文营商":晚明士人生计模式的转换及其评析,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
19. “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学习与探索,2011年
20. 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1. 南明士人“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历史研究,2010年
22. 明代的“私塾”与塾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23. “君师治教”与明代塾师的社会角色,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
24. 晚明塾师的“觅馆”与“聘期”,求是学刊,2010年
25. 嘉靖“倭患”与晚明人士的日本认知,社会科学战线 ,2009年
26. “道体下移”与晚明基层社会的教育困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27. 王府文官与明初中央集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28. 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 ,学习与探索 ,2008年
29. 明代塾师“生计”刍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
30. 具有不同生色团的Pt(II)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DFT研究,中国科学B辑,2008年
31. 晚明科场风变与士人科举制心态的演变,求是学刊,2007年
32. 论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史学月刊,2007年
33. 明代“社学”之社会性属辨析-兼及“乡村教化”与社会软性控制,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
34. 明代塾师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变,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
35. 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
36. 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
37. 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
38. 明代的“社师”与基层社会:以黄佐<泰泉乡礼>为中心,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
39. “地位相悖”与“身份悬浮”-生存状态视角下的明代士人社会地经刍议,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
40. 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
41. “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
42. 《1868-1869年中英新修条约谈判评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
43. 世俗人生:儒家经典生活的窘境与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44. 《明代士人本业治生论》,史学集刊,2001年
45. 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明史研究,2001年
46. 传统向现代的萌动,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
47. 《传统向现代的萌动》,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
48. 轴心期与忧患之中国,北方论丛,1998年
49. 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
50. 《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
51. 《轴心期与忧患之中国》,北方论丛,1998年
谢乃和教授
谢乃和,男,1977年生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5.07—2016.07,美国Dartmouth College访问学者;2016.10.18—10.27,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学习;2015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国家特支计划”或“万人计划”)。2005.06—至今,历任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获奖情况】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 二等奖
【社会学术兼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评审专家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历史学类CSSCI《古代文明》“中国先秦史”栏目编委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
中国姜太公研究会理事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东北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暨留学归国人员理事会理事
长春市政协委员
哲学类核心期刊《管子学刊》编委
【教学与教改工作】
主要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中国古代史》(先秦段)。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史专题》(先秦段)、《中国史前沿问题》(先秦段)、《先秦史专题》、《先秦诸子研究》等课程。参与建设、制作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精品课程,负责前六章。
【科研信息】
(一)项目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形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项目,2017年
2.封建制与商周臣僚形态研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15年
3.中国早期国家管理体制研究,校内青年基金项目,2012年
4.商周等级臣僚体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2012年
5.商周家臣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基金项目,2009年
6.周代家臣研究*,其它项目(学会、政府部门委托等),2006年
7.周代家臣研究,校内项目,2006年
(二)著作
1.《封建制与商周早期国家管理模式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
2.《中华文明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古代社会与政治:周代的政体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4.《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作家出版社,2010年
(三)期刊论文
1.商鞅强秦的道与术,人民论坛,2018年
2.由新出楚简论《诗经·节南山》的诗旨——兼说两周之际天命彝伦观念的变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
3.从新出楚简看《诗经雨无正》的诗旨——兼论东周时期的“周亡”与“周衰”观念,史学集刊,2017年
4.先秦君主如何巡狩地方,人民论坛,2017年
5.从非王卜辞看殷商时期的家臣制,古代文明,2016年
6.高青陈庄《引簋》与周代军制,管子学刊,2015年
7.从清华简《系年》看“千亩之战”及相关问题,学术交流,2015年
8.《国语》研究的新收获——读《史之思——〈国语〉的思想视界》,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
9.重构“思想史”的新范型——评晁福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管子学刊,2013年
10.读《天命与彝伦:先秦社会思想探研》,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
11.别让“e考据”成为“伪考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2.先秦史研究范式的超越与重构,光明日报,2012年
13.中国上古官僚制起源的一个新线索——以春秋时期齐国家臣制为中心的考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14. 春秋时期晋国家臣制考述,史学月刊 ,2011年
15.《仪礼》所见周代等级臣僚形态述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16.《山海经》与东夷古史研究——以鸟崇拜为中心,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年
17.略论春秋时期鲁国家臣制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18.后晓荣著《秦代政区地理》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
19.殷周“冢宰”辅相说与宰官源流考,古代文明(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0.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21.金文中所见西周王后事迹考,华夏考古,2008年
22.中华元典中的德育及其现代启示,古代文明(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3.试论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司职,史学集刊,2008年
24.野蛮与文明之际思想变革的一个案例——以华夷观念起源为中心的考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25.试论商周时期贵族妇女地位的两次转型,北方论丛,2008年
26.近百年来周代家臣研究综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2007年
27.《周礼》“冡宰”与金文所见西周王家之宰,古代文明,2007年
28.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视域下的古史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
29.春秋家臣屡叛与“陪臣执命”成因析论,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
30.略论先秦宰相制度的起源,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
31.古代中国历史文化本源与流变的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
32.西周后妃无与政事说考论,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
33.周代政治中的祖性有别现象述论,唐都学刊,2005年
34.论先秦时期妇女职事及相关观念的演变,学习与探索,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