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 90年代小说>>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新生代小说



二、试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艺术得失

教师解析

(1)长篇小说《白鹿原》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史诗性品格的作品。《白鹿原》的史诗品格,源自其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小说的构架非常宏大,作家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全部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以“白鹿村”这个舞台为艺术的支点,通过对白、鹿两族命运的刻画,真实地凸现了“历史”的丰富、神秘甚至荒诞的一面。一方面,小说充分显示了历史的宏阔性、复杂性,另一方面,作家又表达了对“本质”的历史的怀疑。《白鹿原》有效地避免了新历史主义的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弊端,而是把历史融注到老百姓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方式中去的过程中实现对经典历史观的消解。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小说中的历史既有感性饱满的血肉,又有解梅和颠覆的力量。其次,小说的深度在于作家对特定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成功地揭示了历史演变的偶然性以及历史与人性的特殊关系。小说所展示的“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人性的悲剧。某种意义上,小说对于鹿子霖、白崇文、田小娥等形象复杂而丰富的人性的解剖,正构成了小说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白鹿原》还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巨著。小说无论从人物设置,还是意象描写上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小说所呈现的家族史的构架,以及大量的文化风俗史的描绘都是小说文化感的根源,而作家以现代意识对儒家文化命运的观照与剖析也正是小说主题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仁义白鹿村”象征一种整体性的儒家文化的话,那白嘉轩和朱先生正是儒家文化正面价值的象征。小说对于白嘉轩维护“仁义”和道德理想的艰辛历程的刻画,以及对于朱先生“圣贤人格”的塑造,都散发出强烈的文化气息。而鹿子霖作为一种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它表达的是作家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他们共同构成了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忧虑和文化思索。

(2)除了内涵上的史诗性之外,《白鹿原》在艺术探索方面的气魄和力度也与史诗性极其相符。虽然,从整体上说,这部小说在艺术方式上显得较为传统和朴实,作家很少采用现代主义的叙述技术。但正是在这种传统和朴实中,我们看到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严肃的艺术态度。《白鹿原》显示了陈忠实驾驭宏大叙事的非凡能力,繁杂的事件、众多的人物、多重的主题在小说中浑然一体,结构完整而又对称,内涵丰厚而又不滞重。

(3)不足之处:尽管小说问世以后好评如潮,但也有人指责黑娃性格的逻辑“难以置信”,批评它写性是为了“好读”,是出于“读者市场”的考虑,另外,某些文字也存在着不够讲究的毛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