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参考
一、历代医家论灸法
1. 王焘论灸法
《外台秘要》卷十四说:“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
所不及,灸为其最要。……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
要,无过此术。”《外台秘要》卷三十九说:“故汤药攻其内,以灸
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知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灸风者,宜从少以至多也;灸寒者,
宜从多以至少也”;“寒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其手足外皆是
阳脉也,不得过于二壮;腹中者,水谷之所盛,风寒之所结,灸之务
欲多也”;“背之重厚,灸之宜多”;“衰老者少灸,盛壮肥实者多
灸”。
2. 窦材论灸法
《扁鹊心书》说:“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保命之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
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扁鹊心书》说:“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
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
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
窦穴)、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3. 闻人耆年论灸法
《备急灸法》说:“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施之无
疑,用之有效,返死回生,妙夺造化。”
4. 高武论灸法
《针灸聚英·卷三·艾炷大小》曰:“《千金》云:黄帝曰,灸
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儿七日以上,
周年以还,炷如雀粪。《明堂下经》云:凡灸欲炷根广三分,若不三
分,即火气不能达,病未能愈,则是艾炷欲其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
……艾炷若大,复灸多,其人永无心力,如头上灸多,令人失精神;
背脚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而无力;既失精神,又加细节,令
人短寿。王节斋曰:面上艾炷须小,手足上则可粗。”
5. 杨继洲论灸法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说:“疾在肠胃,非药铒不能以济;
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
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
《针灸大成·灸疮要发》说:“《资生经》云:《下经》云:凡
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
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
于煻灰中煨热,拍破,热熨疮上十余遍,其疮三日遂发。又以生麻油
渍之而发;亦有用龟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
服四物汤,滋养气血,不可一概论也。有复灸一二壮遂发;有食热炙
之物,如烧鱼、煎豆腐、羊肉之类而发,在人以意相助。”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说:“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
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
定气,凡百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
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
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二、灸法的应用举隅
1. 高血压
萧某,女性,49岁。患高血压病十余年,曾一度有卒中先兆,四
肢麻木,步履不便,颈项强痛,言语蹇涩,血压206/146mmHg,经灸足
三里、绝骨各七壮,使发出灸疮后,言语逐渐清晰,行动亦恢复正常。
(《中医灸疗集要》453页)
2. 支气管炎
应用艾炷隔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63例次,显效率为50%以上,总
有效率为85%,选用穴位为大椎、定喘、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
等,灸治时间在夏季“三伏天”,每穴灸3壮,每周灸3次,共灸12次。
(《中医灸疗集要》459页)
3. 支气管哮喘
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238例,其中虚寒者150例,有效70.8%,好
转12.5%;实热者88例,全部有效。治法:虚寒型取大椎、膏盲、天突、
膻中、哮喘(在第七颈椎旁开一寸处),偏肺虚者加肺俞去哮喘;偏
肾虚者加肾俞。实热型灸取天突、中脘、大椎、肺俞;针尺泽、内关、
列缺、风门、气海。操作:艾炷直接灸7~9壮,如病程较长可灸10壮。
灸后,贴以小膏药,每日换1次,任其化脓自愈。(《中医灸疗集要》
465页)
4. 泄泻
应用神阙穴隔盐灸治疗水泻748例,每次灸5~10壮,每日灸1~
2次,痊愈680例,占90.9%;好转40例,占5.3%;无效28例,占3.8%,
一般灸治2~3日多可治愈。(《中医灸疗集要》481页)
5. 痢疾
应用艾炷隔盐灸神阙穴,治疗急性菌痢36例,临床治愈33例,好
转2例,无效1例,痊愈病例治疗次数平均为7.8次。(《中医灸疗集
要》485页)
6. 癃闭
隔盐灸治疗产生尿潴留17例。方法:先将炒熟食盐填入脐孔,上
置葱饼(葱白捣成泥状,压成约0.3厘米厚),然后将艾炷压在葱饼
上,点燃施灸。待有热气入腹难忍即有便意。小便自解后。可隔日再
灸1~2壮,以巩固疗效。结果:灸1壮自解小便者10例,2~4壮者6例,
7壮者1例。(《中医灸疗集要》524页)
7. 阳痿
采用多壮艾灸关元穴治疗阳痿12例,取得一定疗效。每次在关元
穴施以非化脓灸100~200壮,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中医
灸疗集要》528页)
8. 血小板减少症
采用艾炷隔姜灸八髎、腰阳关穴,治疗血小板减少25例,显效8
例,好转12例,无效5例(《中医灸疗集要》530页)。
9. 脱肛
采用艾条灸治疗小儿脱肛42例。方法:选百会穴,令小儿正坐,
医者左手分开患儿头发暴露穴位,右手持艾条在穴位上行温和灸5分
钟,后改用雀啄灸,连续施灸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结果:痊愈
30例,好转8例,无效4例。(《中医灸疗集要》576页)
10. 荨麻疹
采用艾炷隔姜灸治疗本病33例。取穴:合谷、阳池、行间、解溪,
均双侧。按艾炷隔姜灸法操作。每穴每次各灸3壮,艾炷如半个米粒
大,每日灸1~2次,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停灸。慢性者应多灸2~5次,
以巩固疗效。结果:急性者13例均愈;慢性者20例,痊愈13例,好转3
例,治疗中断者4例。急性者经治疗2~5次痊愈,慢性者8~21次大多
数可愈。(《中医灸疗集要》597页)
11. 痛经
采用艾条灸治疗痛经42例。取穴:关元、曲骨、三阴交或痛区。
方法:在月经来潮前一、二日或月经来潮时施灸,施灸以患者感到舒
适为度。每日1~2次,每次每穴灸15~30分钟。结果:临床治愈
例,显效8例,好转2例。平均灸治次数4.1次。对虚寒性痛经效果颇
佳。(《中医灸疗集要》606页)
12. 鼻衄
张某某,男,34岁。因打喷嚏后致鼻腔间接出血不止,当时自行
压迫止血无效,即送往医院急诊,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遂鼻腔填塞,
压迫止血,但无效。又注射肾上腺素、维生素K,也未见好转。经采用
艾卷温和灸法,灸风府30分钟后,出血逐渐好转,1次即愈,观察1个
月未复发。(《中医灸疗集要》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