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 总论>>本章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就是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

2.物化劳动消耗量又称劳动占用量,是指占用的资金、商品、仓库、营业场所以及设备等。

3.活劳动消耗量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员工在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劳动量。

4.回归分析法是依据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找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加以模型化,建立起回归方程,用于预测的方法。

5.平衡分析法又称均衡分析法,它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具有平衡关系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是:

(1)实事求是原则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3)实物形态指标与价值形态指标相结合原则

(4)运用辩证观点和系统分析观点的原则

2.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评价标准是:

(1)经验标准:经验标准是依据人们长期、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检验而形成的。

(2)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指以企业过去某一时间的实际业绩为标准。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某些经济指标按行业的基本水平来制定,为了能够正确进行比较,按企业规模和经营条件订出不同类型企业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

(4)目标标准:目标标准是指本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条件或经营状况制定的计划标准。

3.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是:

(1)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分析

(2)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分析

(3)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4)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分析

4.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是:

(1)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2)控制企业经济活动过程

(3)预测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

(4)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三、计算题

1.

(1)连环替代法:

消耗总额=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单价

计划消耗总额    100×8×4=3200……⑴

第一次替代     140×8×4=4480……⑵  产量因素影响数=⑵-⑴=+1280

第二次替代     140×6×4=3360……⑶  消耗因素影响数=⑶-⑵=-1120

实际消耗总额    140×6×5=4200……⑷  单价因素影响数=⑷-⑶=+840

合计影响数 1000

由计算可知,实际消耗总额比计划消耗总额增加了1000元,其中由于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耗额1280元,由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的减少而减少消耗额1120元,而材料单价的升涨使消耗额增长840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实际消耗额比计划消耗额增加1000元。

(2)差额分析法

计划消耗总额    100×8×4=3200

(1)产量因素影响数(140-100)×8×4=+1280

(2)消耗因素影响数  140×(6-8)×4=-1120

(3)单价因素影响数  140×6×(5-4)=+840

合计影响数 1000

由计算可知,实际消耗总额比计划消耗总额增加了1000元,其中由于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耗额1280元,由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的减少而减少消耗额1120元,而材料单价的升涨使消耗额增长840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实际消耗额比计划消耗额增加1000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