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 总论>>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一章  总论



知识点二: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分类和步骤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原则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必须在正确的思想和原则指导下进行。具体分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实事求是原则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正确把握客观经济规律,故分析中应杜绝先入为主,主观臆断甚至弄虚作假的形而上学研究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并不排除对社会效益的追求。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成功的企业必然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因此,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分析时,应紧扣降低消耗、增加产出、提高效率这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课题,同时还要从社会效益着手,促进企业在环境保护、文教、卫生事业等方面做出贡献。

3. 实物形态指标与价值形态指标相结合原则

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的实现不仅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相联系,而且同商品价值的运动相联系,因此应综合应用实物形态指标和价值形态指标全面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如果单纯用产值、成本、利润等价值指标评价,则可能因价值指标的曲折性和迂回性而不能直接反映当期的生产经营成果。尤其在商品经济发育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价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时,更不能仅用价值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

4. 运用辩证观点和系统分析观点的原则

现代企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经济,故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分析观点,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现象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全面地、系统地、发展地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找出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研究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依存关系,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分类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可按如下标志进行分类:

  1. 按分析的目的和用途分类

(1)预测性分析(即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之前的分析)。这类分析多数是为决策服务的,如某项目投资前的效益分析,某方案决策前的经济分析等,这类分析多由专门的班子、专职人员进行。

(2)控制性分析(即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中的分析)。通常是以实际值与目标值对比的专题分析,用于控制经济活动过程。这类分析即可由职能部门进行,也可由专职分析部门进行。

(3)总结性分析(即企业经济活动结束后的分析)。主要用于总结、评价经济活动效果,既有涉及某一特定方面的专题分析,也有涉及全企业的综合分析。这类分析常由专职部门组织分析。

2. 按分析内容分类

(1)专题分析。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方面、某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质量分析、成本分析等。专题分析常在专职分析部门指导下由职能部门进行。

(2)综合分析。指从整体以及相互联系的各方面对企业带全局性问题进行的系统分析。如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等。这类分析由专职分析机构组织进行。

3. 按分析的层次分类

(1)企业级分析(即以整个企业作为对象的分析)。这类分析综合性的内容较多,专题分析较少。

(2)部门级分析(即以某特定下属部门为对象的分析)。如某分公司、某商场、某车间的经济活动分析。这类分析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题性的。

(3)班组级分析(即以班组为对象的分析)。这类分析大多属专题分析,一般在职能部门指导下班组自己进行。

4.按时间分类

(1)日常分析。指对每过一段短时间(一个工班、一昼夜、一星期)进行,旨在控制经济活动过程的分析。这类分析一般在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班组进行。

(2)定期分析。指按固定间隔期(一月、一季、一年)进行的,对报告期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的综合全面分析。这类分析多由专门分析机构进行。

(3)即时分析。指针对专题项目、特定课题进行和专项分析以及对临时出现问题的随即分析。这类分析常据项目大小的需要组成专门分析班子或在各职能部门进行。

5. 按分析方法分类

(1)定性分析。避开事物的数量描述而集中于经济现象性质、内部特征、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分析。这类分析适于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多,难于用数量值计量的经济现象。

(2)定量分析。集中于经济现象数量上的研究,由数量上的变化来把握其质的规律的研究分析。这类分析适于能由数量描述的经济现象。

三、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步骤

1. 分析准备阶段

(1)确定分析课题、拟出分析提纲;

(2)搜集资料(计划资料、核算资料、原始记录和其他资料);

(3)审查、加工整理资料。

2. 分析研究阶段

根据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相应的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发现问题所在,分析造成差距的各个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措施,制定对策。

3.撰写分析报告阶段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结尾;

(5)签名盖章、标明报告时间。

律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注意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当前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