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市场分析>>学习内容>>知识点三
同学们,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尝试分析案例
我国甘薯产品消费结构变化
甘薯产后加工比重明显上升。目前我国甘薯收获总量的70%-80%被加工成淀粉、粉丝粉条、全粉、薯干等制品,其中以淀粉类制品为主。目前“农村合作社+基地+企业”成为甘薯产业化发展的新型模式,一般专业户一季约30d加工鲜薯50万-100万kg,净获利5万-10万元。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薯类淀粉加工机械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推动了淀粉加工业和薯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淀粉加工年消费鲜甘薯约3500万t。
甘薯消费人群由农村转向城市居民。“一季甘薯半年粮”已经成为历史,在甘薯作为主粮的年代,80%以上的甘薯是以农民食用消费为主的,但现在鲜甘薯成了城镇居民所青睐的健康辅助食品,其消费量逐年上升。在我国,甘薯鲜食消费的比重南方高于北方,并出现“南薯北运”的情况,反季节供应北方市场。根据农户调查数据,农民种植的甘薯产品60.04%直接进入市场,家庭加工占33.83%,自家食用已不到1%,留种用占3.5%,作饲料仅1%,坏烂占1%左右。从全国范围看,甘薯鲜食消费约占12%,考虑到城镇居民食用鲜甘薯的大幅增长,实际鲜薯消费比重可能已经达到30%,全国每年消费甘薯约2000万t。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资料,2013年全国居民薯类消费量为2.3kg。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从口众多、人群结构复杂的国度,不仅对甘薯食用需求量大,在品类喜好上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会有越来越多以追求“健康为中心”的人群成为鲜甘薯的消费对象。
甘薯食用产品多样化。除鲜薯外,薯粉丝、粉皮、全粉、薯干、薯片等产品每年进人市场近500万t 以上,成为人们的方便食品。目前全国人均甘薯淀粉制品消费量约2kg。
甘薯饲料用比重下降。过去甘薯的30%-50%作为饲料用于养猪。近年来的全国调查资料表明,甘薯直接作为牲畜饲料的比重明显下降,一般认为总体上不超过10%。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养殖业结构调整,农村个体养殖被规模化养殖所取代,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商用饲料占主体。甘薯淀粉加工残留的薯渣依然是用于饲料。目前我国每年用于词料消耗的鲜甘薯约为700万t。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甘薯的作用已发生新的转变,甘薯的生产与经营方式、消费结构和市场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新兴产业正在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国人提供健康食品、为工业提供生物能源等释放出巨大的潜能。科学、客观地分析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特别是把握甘薯产品需求和市场变化规律,对于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