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生产分析>>实践学习




同学们,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运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实践检验一下能力提升了吗?

实践主题

从政策主体与客体的角度与同学们讨论一项你们都感兴趣的政策。

实践目标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找到你们共同关心的公共政策并用政策主体与客体的知识加以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结合实际,掌握本章的学习内容。

实践任务

1、与同学们讨论共同感兴趣的政策。

2、运用政策主体与客体的知识进行分析。

实践要求

1、写出政策内容

2、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样例

案例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设想是由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首次提出来的,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曾两次进行勘察测量并提出初步计划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将三峡工程建设提上政府议程,并组织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1992年4月3 8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至此,三峡工程决策过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教师分析:

三峡政策的主体、客体

一、 公共政策主体分析

1、三峡决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就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领袖人物。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包括执政党、在野党、参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大众传媒、政策研究组织和公民。

在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决策制定中,决策主体涵盖了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具体说来,在这一公共决策中的直接主体有:行政机关国民政府、新中国政府,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孙中山这样的领袖人物;间接主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各个领域的专家。正是在这些个人、团体、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主体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从最初提出到具体实施,三峡工程决策历经70年之久。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水资源极为丰富,约占全国的1/3,年均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的53%。长江流域农业发达,总产值占全国的40%,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分布很广,尤以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兴建三峡工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安全,成为各项治理措施中的关键工程。此外,三峡工程还可使川江航道下水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降低航运成本35%-37%;三峡工程还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南水北调,以及灌溉、水产、旅游、库区养殖等效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各方面专家、广大群众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从诸如建与不建、如何兴建、兴建时机、国力负担、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如何解决战时防护、对生态环境影响等重大政策问题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将三峡工程变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巨大、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二、公共政策客体分析

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公共政策的客体包括“人”和“事”(社会问题中的公共政策问题)两个方面,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群体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1、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客体就是公共政策问题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9%,养育着全国近1/3的人口,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分布很广,尤以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政党、利益集团、公民等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努力,针对长江流域存在的这一客观事实制定三峡政策。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水资源极为丰富,约占全国的1/3,年均径流量约1万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的53%。决策主体根据主观定义,做出了重庆至宜昌区段的长江三峡是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段这一价值判断,为决策客体的确定做出了贡献。

2、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目标群体

所谓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但能源、电力供应长期短缺,靠北煤南运,运输压力很大,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840亿度,对缓解长江流域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和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三峡工程是一个惠及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人民的工程。因此,这一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是全国人民更重要的是长江流域的人民群众。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