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财务分析>>学习内容>>知识点一
A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
A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以往年度亏损,2012年扭亏为盈,根据其披露2012年的财务会计报告,大家对公司的业绩评价众说不一:
A公司经理认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好,因为利润表表明,当年净利润为300万元,且资产负债表表明货币资金有90万元;
A公司的债权人(贷款银行)认为,这个企业很危险,虽然有利润,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达85%,较以往年度有较大增长,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表明企业商业信用不佳;
企业投资人认为,A公司当年生产经营尚可,能够就亏为盈实属不易,但300万元的净利润与2个亿的资产总额相比,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5%,生产经营差强人意;
税务机关认为,A公司属于“长亏不倒”类型的企业,2012年一举扭亏为盈,需要进一步对其财务报表和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监控。
为什么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公司经理、贷款银行、投资人、税务机关)会对同一财务报表产生差异较大的结论?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同一份财务报表,因使用人不同,对报表的评价也是不同,这是因为使用人对报表所需反映的情况要求和角度不一。做为公司经营者,对财务报表的要求是反映核算期内的实际经营情况及经营结果;而投资者除了这两点外还关注报表反映出的其应得的投资收益(收益可能是当期的,也可能是未来的);银行则主要看流动资产及企业负债情况,从而判断企业资金回收情况及偿债能力;税务机关认为,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项目都有可能存在涉税风险,但这仅是税务机关确定检查或评估的一个依据。如资产负债表“在建工程”减少,固定资产增加,那么税务机关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折旧计提是否正确?该固定资产是否是房产,若是房产那是房产税是否缴纳等等。从以上案例来看,财务报表分析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全貌”的过程。因此,除了了解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目标和方法外,还要运用一定的分析程序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