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财务分析>>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八章  财务分析



知识点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必要性、内容与作用

(一)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虽然可以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情况,但难以对企业状况、经营活动成果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作出全面的、正确的评价,更难以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

财务报表只能概括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说明财务状况好坏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程度。

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而无法说明企业获利能力高低,更无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变化趋势。

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通过揭示和披露企业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了解企业经营理财成绩与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理财沿着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运行。

(二)财务分析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2.企业短期内资金实力分析

3.负债经营对投资者权益影响分析

4.占用资产与获得利润情况分析

5.利润与利息、股利分析

6.每股普通股分得股利分析

7.企业获利情况的趋势分析

8.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三)财务分析的作用

1.企业财务分析能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总结过去的营业成果和财务状况,明确现在的竞争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

2.财务分析能帮助银行、投资者、供应商以及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趋势。

3.财务分析能帮助政府的财税、外汇管理、证券管理和统计等职能部门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利用,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具有效率。

二、财务分析的类型和分析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类型

1.外部分析

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资本或资金的供给者,是在企业外部形成的利益集团,他们一般不参加企业经营管理,不能直接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中获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而只能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告了解和掌握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成绩和目前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潜在风险的判断,最终做出投资决策。

2.内部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常常分析重点集中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或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控制和规划。如财务主管必须很熟悉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通常用来了解和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各项指标以便能有的放矢地改善企业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成员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有不同的预期或希望,因此他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二)财务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报表分析的比较法,是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按比较对象(和谁比)分为:

(1)与本公司历史比,即不同时期(2~l0年)指标相比,也称,“趋势分析”。

(2)与同类公司比,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

(3)与计划预算比,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比较,也称“预算差异分析”。

比较分析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有时也用于同业对比,看公司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

(2)比较结构百分比: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以收入为l00%,看损益表各项目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比较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它们的内在联系。财务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最重要的比较内容。财务比率的计算相对简单,而对它加以说明和解释却相当复杂和困难。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公司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财务指标的高低都受其他因素的驱动。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财务报表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水平越高。财务分析的核心问题是不断追溯产生差异的原因。因素分析法提供了定量解释差异成因的工具。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以及弥补措施

(一)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1)缺乏可比性。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数据资料的比较过程,而比较的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才有意义。

(2)缺乏可靠性。可靠的数据才能提供可靠的新信息。但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不仅受制于企业的主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还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也与会计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3)存在滞后性。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大多属于企业的历史资料,有一定滞后性。如果单纯依据这些资料,而不考虑企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其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严重时还有可能对企业的决策行为产生误导作用。

2.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具有可比性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而各种分析方法运用的有效性都是以各种条件不变或具有可比性为前提假设的。一旦这些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已经不再具备,财务分析的结果就会与实际相背离,而这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3.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基于市场形象的考虑,或为了得到政府及其金融机构的良好评价,可能还存在对这些公开信息加以粉饰的情况。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有时难以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弥补措施

1.尽可能去异求同,增强指标的可比性。

2.企业根据需要设置一些适合内部经营决策需要,有助于揭示各种深层财务信息的分析指标。

3.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

4.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等各项指标综合权衡。

5.善于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