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三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西方史学家一般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所谓民族大迁徙,是指公元4至6世纪日耳曼大举攻入罗马帝国,转战西欧各地并建立国家的过程。从公元1世纪开始匈奴人从亚洲北部开始西迁,亚欧大陆由此就开始了一系列游牧或者半游牧民族的移动的畜牧,这些民族或者西进或者南下进入当时的所谓“文明地区”也就是农耕地区。可以说这是一次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并延长了几百年的时间。而我们这里讲的民族大迁移是狭义上的,是指公元4—6世纪日耳曼人大举攻入罗马帝国,转战西欧各地并建立国家的过程。

有关民族大迁徙前,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的文字资料主要包括在这两部文献当中。一个是凯撒的《高卢战记》,还有一个呢就是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民族大迁徙前,日耳曼人的居住范围大致上是:东起维斯瓦河,西到莱茵河,南到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日耳曼人内部又根据语言、文化的不同分成若干个部族。在公元前3到5世纪的时候,日耳曼人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部族:萨克森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这四支通常称为西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伦巴德人称为东日耳曼人。

民族大迁徙前日耳曼人社会发展的情况:生产方面,日耳曼人处于半农半牧阶段,也有简单的手工业,已经开始使用铁器,虽然开始使用铁器,但是还没有普遍。在经济交往方面,日耳曼人还没有货币,交换的主要方式是物物交换。只有在与罗马靠近的地区偶尔使用罗马货币交换。在这个时期衡量日耳曼人财产的多少,是以牲畜的数量来衡量的。而且,牲畜还可以作为赎罪之物。在社会组织方面,最基本的组织是大家庭公社,包括几代人。是日耳曼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另外,氏族部落仍然在起作用。政治制度方面,可以称为军事民族主义。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军事首领。社会关系方面,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己经有奴隶。已经有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之分。耕地、森林和荒地为公有,但是牲畜和住宅已经私有。宗教信仰方面,日耳曼民族盛行多神崇拜。

北匈奴被东汉击败后举族西迁,大约在4世纪出现在欧亚交界的草原上,并击败了这一代的阿兰人。并于374年击败了东哥特人,375年击败了西哥特人。到了376年,西哥特人得到了罗马皇帝的允许,举族以同盟者的身份入居罗马境内。这是日耳曼人中最早迁入罗马境内的一支,这也是狭义的“民族大迁徙”的开端。378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统治者的压迫,举兵反抗罗马,大败罗马军团。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罗马城。到公元5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先后占领了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高卢,西班牙和北非。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从此罗马帝国西半部不再立有皇帝,所以这个事件通常作为西罗马帝国结束的标志。

日耳曼人所建主要国家:

西哥特王国:419年—711年;

汪达尔王国439年—534年;

勃艮第王国:457—534年;

法兰克王国:486(有的书上说是481)—800年(查理帝国始)到800年的时候法兰克王国就变成了帝国叫查理帝国或者叫加洛林帝国或者叫法兰克帝国;

东哥特王国:493年—555年;

伦巴德王国:568—744年。伦巴德人的进入我们可以看作民族大迁徙的尾声。

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加速了罗马奴隶主旧政权的崩溃。 2、罗马式奴隶制被废除,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3、西欧统治者的人种构成发生了改变,日耳曼贵族成为西欧统治阶级的主体。 4、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文化相互融合,产生新的西欧文明,后来孕育出工业文明。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