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揭陀的兴起
频毗沙罗是摩揭陀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王,他建都于王舍城,用通婚的办法与居萨罗、跋祇等过建立友好关系,稳定了西部和北部便捷的局面,集中全力征服东方邻国鸳伽。因为鸳伽的地理位置优越,控制着恒河三角洲的一些重要港口,在贸易上占有重要地位,占领鸳伽有利于增强摩揭陀的经济实力。
频毗沙罗的儿子阿阇世弑父篡位,后与居萨罗争夺伽尸村,又征服跋祇,开始建立华氏城。在阿阇世时期,摩揭陀已经成为了恒河流域的霸国。
难陀王朝(前364—前324年)时期,摩揭陀统一了恒河流域地区,已初具帝国规模,难陀王朝已经准备向印度河流域推进力量,不过这一进程被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打断了。
2.亚历山大东征和孔雀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侵入了印度西北部,亚历山大的入侵在印度的西北部造成了政治真空地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侵入印度恒河流域,两年后,率军回到了巴比伦。他一走,印度人民就开始了反对马其顿的起义。
在印度人民起义中,旃陀罗笈多成为了起义的领袖,赶走了旁遮普地区的侵略者。回师东向,攻下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相传旃陀罗笈多(公元前324—公元前273年在位)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所以他建立的王朝叫做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万年笃信耆那教,最终按耆那教的教义绝食而死。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宾头沙罗继位,继续统治孔雀帝国。
3.孔雀帝国的鼎盛
孔雀帝国第二任王死后,他的儿子阿育王(公元前273—公元前236在位)继位,据佛教传说,他在父亲死后,杀了99名兄弟,才坐稳了宝座。阿育王统治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帝国,国王掌握着各方面的最高权力。他在位初期曾经镇压西北地区的一次起义,按佛教传说,他原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君,曾经专门挑选最凶狠的人设立人间地狱,去残害人民。在正式即位后8年,阿育王政府而羯陵伽,据他自己的铭文记载,在这一次战争有,羯陵伽有15万人畜被掳走,10万人在战争中被杀,还有很多人死亡。经过这次战争,除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南山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从旃陀罗笈多至阿育王,经过三代人的经营,孔雀帝国至此达到了极盛阶段。
阿育王在基本完成帝国统一后,对国策做了重大变更。征服了羯陵伽以后,他对这次战争的伤亡表示忏悔,他变成了佛教徒,提倡仁慈与宽容,他没有把佛教规定为人民必信的国教,但他大肆宣扬“圣法”,大概包括几下几方面:1.宣扬仁爱和慈悲,孝敬父母,善待亲戚、朋友,宽待奴仆。2.宣扬宗教容忍精神。3.宣扬非暴力,小则要求不杀生,大则表示不主动发起战争。4.倡导做有助于公益的好事。
课堂互动:阿育王宣扬圣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佛教文献总是把阿育王的圣法说成是佛家慈悲精神的表现,其实他所宣扬的圣法除了能表现出他的一些改变之外,更多的是考虑到为巩固孔雀帝国的统治。阿育王知道,他们祖孙三代经营起来的帝国,内部有许多复杂矛盾和不稳定的因素。不同地域和部落之间的差别很大;种姓之间的矛盾严重;各种教派斗争激烈。这些都使阿育王不得不强调宽容,以调和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毕竟帝国已经建立,进一步的暴力征服已经没有西药,这是强调非暴力主义,对于帝国的统一和稳定来说是有利的,更何况他也没有放弃在必要时使用暴力的权力。
4.孔雀帝国的衰落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正式灭亡。直到公元4世纪的笈多王朝,印度历史一直处于内部分裂和外租不断入侵的局面。
课堂探究:为什么古代印度经常被外族入侵?
参考答案:
1.几千年历史都没有建立一个有效中央集权的王朝,各种土司邦主林立,没有诞生中国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无法集中力量全力对外;
2.印度一直以来教派众多,本土的,外来的汇聚于此,彼此冲突严重,被外来侵略者利用,分化打击;
3.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将印度的血性消磨殆尽,人民根本没有反抗意识,总是逆来顺受,使历史上的古印度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入侵的地方,成本低,收获大,不得不让外族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