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课程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主要文类特征,在此基础上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知文学遗产之精华,提高母语感情、对汉语美感美质的感受能力,较系统掌握古今汉语基本语法修辞常识和写作知识,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著原则
历代优秀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和语言艺术的结晶,是学习母语的最高典范。本课程用中国古今文学史的优秀展陈作为基本框架,从先秦至当代构成纵向线索。横向上,以文体分章,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每章先对该期该体作知识概况介绍,然后对重点作品进行剖析鉴赏,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语言知识方面,介绍古今汉语的基本知识。写作讲解基本知识和常用文体。一次为学生提供高等语文知识能力的清晰框架。
本课程共十一章:
第一章 先秦两汉诗
第二章 先秦两汉文
第三章 唐宋诗
第四章 唐宋词
第五章 唐宋文
第六章 中国古代戏曲
第七章 中国古代小说
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
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
第十二章 汉语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 写作
本课程的组织以朝代为纬,以文体为经的体系。教学方法以讲授和自学为主,不拘一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的兴趣,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