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童话概说




一、童话的含义

“童话是系着春天的犁,是沐浴朝霞破冰驶来的红帆;童话是童年的树林深处从鸟巢里掏出的红月亮,是月光流泻黑夜的银色瀑布;童话是春暖花开的大海,是灵魂的银河里闪烁的晨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虚构故事。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草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

二、童话的起源及发展

童话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童话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都是以幻想为主要特征的。

神话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一个个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比如,我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抟黄土造人”就是对宇宙和生命起源的解释。传说是神话的演进,是与一定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风俗相联系的故事。如“大禹治水”“鲁班的故事”、端阳节等传说,都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民风民俗为依据的。

神话传说逐渐演变就衍生出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它具有虚构和幻想成分。比如,民间的那些关于神仙、魔法类故事亦可称之为民间童话了。

童话的发展经历了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两个发展阶段。

民间童话是指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口头流传的童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比如,民间流传很广的《田螺姑娘》《狼外婆》都是优秀的民间童话。古印度的《五卷书》、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都是世界著名的民间童话集。17世纪法国的夏尔·贝洛(1628-1703)是欧洲第一个把民间童话加工成文学童话的作家。他在1697年出版的《鹅妈妈的故事》生动有趣,因“令孩子开心”“使孩子迷恋”“让孩子大开眼界”(屠格涅夫语)而大受欢迎。

大量地搜集整理民间童话的是19世纪初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收集整理的《格林童话集》,对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小红帽》等童话故事,都是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名篇。

真正标志从民间童话向文学童话演进的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1875)的《安徒生童话全集》。“他的作品具有一般成人文学中比较欠缺的东西,那就是丰富的幻想、天真烂漫的构思和朴素的幽默感。” 他的作品植根于现实生活,如《夜莺》《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装》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在绝大多数童话作品中倾注了满腔热情,“表达了他对人间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对人类进步的赞颂”。 如《海的女儿》,除了有动人的情节外,还深深蕴藏着安徒生对人间的爱,对具有灵魂的真正意义的“人”的追求。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欧洲童话由短篇发展到中长篇,其中有不少是幼儿童话,比如英国作家查理斯·金斯莱的长篇童话《水孩子》,最初就是为自己4岁的小儿子创作的;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主人公的原型就是自己邻居七岁的小女孩爱丽丝。此外,还有意大利科洛迪的长篇童话《木偶奇遇记》、意大利姜尼·罗大里的《电话里的童话》、日本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等都是有名的童话作品。

我国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收存有许多优秀的童话故事。如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中的《白衣素女》,就是民间流传的田螺姑娘故事的原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童话,直到五四时期才形成。上世纪初从西方译介过来的童话催生了中国文学童话。现代文学巨匠茅盾与孙毓修主办的《童话》丛书撰写了28个童话,其中创作于1918年的《寻快乐》已经初具文学童话的雏形。叶圣陶是第一位自觉进行童话创作的作家,他在1921年冬到1922年夏相继创作了《一粒种子》《稻草人》等作品,并在1923年以《稻草人》为名结集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鲁迅评价它“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张天翼在20世纪30年代初发表的《大林和小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严文井也于1940至1941年间结集9篇童话出版了《南南和胡子伯伯》。中国童话在现代文学作家们的共同推动下,完成了从民间童话到文学童话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童话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题材、主题、表现手法都有新的拓展。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和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被誉为20世纪50年代童话园地两朵绽开的奇葩,代表了当代长篇童话的高水平。又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在国际上都为我国童话赢得了荣誉。包蕾的《猪八成新传》、金近的《小鲤鱼跳龙门》、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等都是童话中的佼佼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童话创作再度繁荣,出现了郑渊洁、葛冰、冰波、周锐、张秋生、杨红樱、王一梅、葛竞等一大批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创作更加突出童话的审美价值,作品中凸显现实和幻想的融合,并注重将卡通、科幻等多种表现手法引入童话创作中,这批作家已经成为近二十年来童话创作的中坚力量。这个时期的童话,风格迥异,形成了热闹派与抒情派两大流派。热闹派以郑渊洁、彭懿、周锐等为代表,童话以其天马行空、“走火入魔”式的人物组合和时空安排,建构起一种情节离奇、形象夸张、节奏跳跃、变化多端的艺术模式。《皮皮鲁外传》《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女孩子城来了大盗贼》等都写得洒脱自如、汪洋恣肆,它们既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与释放欲念,也适应现代节奏、现代色彩、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情感表达的总体氛围。抒情派以冰波作品为典范童话,注重描写人物形象的心理、梦幻与情结,传达一种艺术氛围,描写一种情绪体验,感受一种审美愉悦,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孩子世界的温馨关爱。冰波的《窗下的树皮小屋》《秋千,秋千》《小青虫的梦》等,简直可以与安徒生的《小意达的花儿》相媲美。

 

进入知识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