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图画文学教法点拨




一、图画文学的教学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幼儿经验与教师经验整合,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整合,自编故事和文本故事整合,多种手段(领域)整合,生活中渗透性学习与集体教学整合,幼儿园和亲子阅读整合是基本原则。

(二)互动性原则

在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中,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家园互动,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提升性原则

这是儿童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图画文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知识、情操、习惯养成等各方面有所提升,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图画文学的教学策略

儿童阅读图画文学的行为特点决定了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时,必须遵循其阅读的规律。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当孩子用耳朵听大人讲故事时,他眼睛看到的那个画面就动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有过程的生动故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一个形象再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都得到发展,并形成内在的丰富的语言世界。所以,在孩子接触图画文学的最初阶段,成人(家长、教师等)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很重要。

(一)图画文学的教学分类

从教学行为上分,即根据教师讲述时的方式特征来区分,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1.忠于原著法

这是一种保持原著的基本面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此种教学方式的教师只需按照图画书中出现的画面和文字,进行直接的理解意义上的讲述,让孩子看懂、听懂了即可。

选择此种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专注力弱,听到很多难理解的词汇时,会想提问,教师容易受干扰而影响讲述。由于孩子是被动接受者,听故事时或听完故事之后又与讲述者缺少交流,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由于形式不够活泼,也许孩子无法安静地听完一本图画故事就跑掉了。针对此类问题,势必需要营造另一种阅读环境或找其他方式,以调节孩子的阅读兴趣。

2.添油加醋法

教师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根据图画书的画幅和辅助文字,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特点,用贴近儿童的口语,充分发挥的“添油加醋”的讲述方法。此种方法,生动有趣,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达到师生、亲子一起“玩”故事的效果。

此种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说故事的人主导性太强,一部完整的作品由于添油加醋尺度把握不当,可能把故事变得与作者的原意相差太远。

3.自主阅读法

自主阅读是指儿童自己阅读。在这里儿童是阅读的主体,他们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与图画文学建立了单纯的关系,直接与图画文学对话。他们有想象的空间和不同的解读方式,在阅读中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经验诠释图画文学。自主阅读能满足儿童表述个体经验的需要。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辅助性的、服务性的。教师可以关注儿童的阅读行为,倾听儿童阅读时的自言自语,分享他们的独立见解,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递送图书,帮他们交换图书,可以帮助他们组织交流或情景表演,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实现自我,认可自我,获得快乐。

从教学思路上分,即按照教师在组织图画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程序和方法来区分,有如下几种。

1.选择合适的图画书

合适,指的是选择的图画书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儿童的年龄层次合适,与心理特征合适,与认知能力合适,与学习阶段合适。具体选择时应该做到:教师选材与专家推荐相结合,教师选择与儿童自选相结合,教师选材与家长推荐相结合。例如:小班的幼儿可以使用画面物形动态明显、背景简洁清晰的图画书,适应他们认知能力较弱的实际。中班的幼儿可以选择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短小的童话或人物故事,符合他们幻想性思维增强的特点。而大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则可选择故事性强、富于表现力的作品,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这样便于组织儿童参与角色体验,进行角色表演。

2.使用教具增强效果

书是儿童的学具,是教师的教具,是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材料。课件和传统的图示也是教师在指导儿童阅读图画书的好帮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具为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增强形象化教学效果服务。

3.深情导读激发兴趣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在《图画书的快乐》中说:“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面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在图画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感情来讲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绎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4.引导猜想激发想象

好的图画文学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精美的图画与简练的文字能让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图画文学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儿童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儿童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表达的意蕴,想象图画以外、文字以外的世界。一些图画文学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结构的。导读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种结构,引导孩子们猜想,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让故事在孩子的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5.创设环境师生共读

教师要创设环境,参与共读。譬如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师生随时可读;教师展示故事画面,讲述、描述故事内容,孩子认真聆听故事;孩子描述或讲述故事,教师和其他孩子听故事,评价赞美讲述者;孩子们相互讲述或听故事,教师听孩子们讲述,肯定孩子们的自我表现;几个孩子围着老师身边一起看图画书,听老师讲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师生共读的有效方法。与儿童一起阅读图画书,其乐融融,又能帮助儿童提高阅读兴趣、提升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

6.创造机会自主阅读

创造机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阅读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图画书,对于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自由思维、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和认知能力有重要意义。固有的环境中,不能做到人手一本图画书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PPT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品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获得愉悦。在儿童自由阅读时,教师的组织和巧妙引导对儿童进行有效地观察、想象和思考起重要作用。

7.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图画文学,主要是图画,是画面,是“绘画语言”讲故事,图画中的文字起辅助作用,有的图画书甚至没有文字。因此,老师要教孩子们学会阅读。具体来说,教他们看画面,知道某本书大致的内容;教他们看画面,在什么地方,有哪些角色,角色着什么服饰在和说什么、干什么;教他们描述某个画面或模仿某个角色说话;教他们知道翻页,看故事情节的变化;教他们合上图画书后回顾故事内容,试试把图画内容再讲给别人听。当然,还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故事的意义,设想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对快速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视。

8.品味语言提升能力

大多图画书是有辅助文字的,这些文字在于解读故事,补充“绘画语言”的不足。这些文字规范、简洁、生动、形象,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在图画文学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图画文学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对幼儿来说,听教师声情并茂地读是图画文学阅读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孩子在听赏中学习语言,领悟图画文学语言的魅力,对小学生来说,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角色语言,读出情景语言来显得更为重要。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儿童的语言能力必定有较大的提高。

9.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图画文学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可见,图画文学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显然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作用也绝不可以忽视,如看了《漏嘴巴的小弟弟》的图画书后,可以问:“你是漏嘴巴的小弟弟吗?我们当中有漏嘴巴的小弟弟吗?”也许马上就有回答:“不是!”“有!”“今天吃饭的时候xxx桌子上和地上就掉了好多饭粒!”读了《爸爸让你依靠》后可以问:“孩子们。这样的爸爸是不是很可爱呀?回去问问,你的爸爸也会这样做吗?”这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这就是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不是说教的,不是生硬的,而是在快乐阅读中体会的,在轻松的点拨中实现的。

10.情境表演深入体验

在图画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人物(角色)较多、对话较多、动态感较强的作品让孩子们参与演绎,或进行角色对话,或引导片段表演,或编排成故事剧。如在讲授《我也要搭车》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分别扮演狮子爷爷与兔子、刺猬,鼠、长颈鹿,当汽车开到幼儿面前时,要求角色扮演者像图画书中的小动物一样说一句有礼貌的请求搭车的话,才能坐上这辆好棒的公共汽车。孩子们很愿意参与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在活动中获得了快乐,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有了请人帮忙应该要有礼貌的情景体验,这必将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11.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注意点

在图画文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儿童充分的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参与活动的自由;要重视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展示阅读发现,发表阅读见解;要允许补充,允许争议;要尊重孩子们的认知,不要急于告知答案,更不可轻易否定孩子的答案。

有人这样评价图画文学阅读:“图画文学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有精美的图画,精彩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致的印刷;图画文学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悲悯胸怀,长情大爱,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图画文学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分享和陶醉穿越时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的阅读就从这高雅、高尚、高费的图画文学中起步,让孩子在美轮美奂的图画文学阅读中感知世界,认识自我,快乐成长。

 

进入知识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