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论



知识点三: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


1.3政府角色和公共政策

案例1-3-1:

徐州市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到底该不该禁

信息来源:搜狐  2018年2月22日

今年春节,好朋友徐工集团李军夫妇携老母亲去深圳二女儿家过年,80多岁的阿姨发来视频说:我们生活在徐州市多年,到深圳后,看到深圳海蓝蓝的天,海蓝蓝的海,感觉特别好!这座城市禁放烟花爆竹7个年头了,徐州什么时候能禁放啊。

徐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文化底蕴深厚,放鞭炮烟花爆竹仍然很多,严格说,这是旧习俗,要学习新兴城市的生活方式状态好。

一位退役的老军人告诉记者,除夕晚上正做年夜饭时,隔壁单元邻居孩子扔下千响鞭炮,震惊我和孩子们。比在部队服役期间的枪炮声要更近,实在是出乎意料。由于是邻居,无奈之下,不好发作,只能忍气吞声。

据市卫计委办公室提供信息:全市2018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人员伤害情况:

徐州市区共计16例伤害病历。市一院收治7人,均为轻伤害;仁慈医院收治9人,其中7人为轻伤害,2人为致残(仍然住院治疗);其它市级医院没有收治类似病例。

上述统计不包括各县区医疗机构治疗的病例。

国家环保部门在徐州大气污染全程跟踪的监测站点农科院、新城区、桃园路、准塔、铜山区招生办、黄河新村、鼓楼区政府、等7个监测站点,一直公布的结果,都不容乐观。

徐州市是全国生态园林评比总分排名第一的城市,卫生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人宜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向燃放烟花爆竹的旧习俗说声告别或再见!

大年初五白天,软件园附近计鸣放鞭炮千余响5次。

守望家园志愿者们议论说,上了年纪有传统文化旧俗观念的人放鞭炮烟花,可以理解,也有那么一小群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放炮,就不可理喻了,除了刺耳炸响的声音,就是硝烟弥漫刺鼻的味道,除此而外就是成百上千元钞票没了,更令人气愤的、重要的是污染了目前居住的城市生态环境。

期待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们多做调研,尊崇自然、保护自然,呼吁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禁放鞭炮,呵护蓝天,守望家园,生态中国的法规。

为了净化和保护当下来之不易的全国生态园林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我们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还等待什么呢!

1.3.1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

“问题”其实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距离或差别,从而出现的一种令人不满状态。

社会问题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或至少令一部分人感到不满的状态。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3、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4、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5、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

6、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

二、社会问题的认定

(一)事实分析方法:搞清楚与该社会问题相关的各种事实。如造成的原因、自身的特征等;

(二)价值分析方法:搞清楚与该社会问题相关联的各种价值标准并使用这些价值标准对问题进行评论。

三、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

(一)社会福利

福利本质来说就是一种“收益”,是个体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幸福感。两种社会福利标准(加总):一是所有个体的福利的简单相加:二是个体福利按照不同权数进行相加;两种不同的社会福利标准对社会问题认定时,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效率

1、技术效率:投入产出的比例

2、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中所讲的效率)

⑴帕累托最优: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上,我们已经不可能再通过改变配置来增加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福利而不会减少任何其它人的福利。

⑵帕累托改进:如果对于一种资源配置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配置的方法来提高某个(些)人的福利而不会因此伤害任何其它人的福利,则称具有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三)公平

关于“公平(平等)”的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角度,比如,经济(物质)角度、道德角度、法律角度、政治角度,等等。

比如,美国独立宣言中“a11men are created equa1”,主要是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公平。

1、结果的平等

结果的平等指从物质分配的角度看公平;个体在物质条件上的差别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一般用收入或财富的差异来衡量。

⑴绝对平等:所有人都应当获得相同的份额。

⑵最低标准:每个人至少应当获得一个最低限度的份额。

2、过程的平等

过程的平等指人们会受到同样的对待,或者说,适用于不同人的规则和方法是没有差异的。

每个人在获得分配结果方面拥有完全相同的机会。进一步地,“有条件的机会均等”:允许例外条件的出现。但所有排除这些例外条件的个体都拥有相同的机会。比如,某些残疾对驾驶机动车辆来说构成一种例外条件。

“机会均等”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的运用,与“结果公平”相比,“机会均等”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小,但在设计政策时可以用它来评价一些政策内容的公平性。

(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相对立的流行观点

第一,任何对社会公平的追求都可能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

第二,基于如上理由,政府政策只好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取舍,取得一种平衡。

目前国内政策实践中的指导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以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为前提,对于一个落后国家、转轨国家来说,效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即使如此,最低标准的结果公平是应当建立的,即要消除贫困。

2、中国目前应当建立何种水平的社会公平

低水平:提供就业,建立较低水平的最低标准。这与效率冲突不大。

高水平:要求结果的公平,即,个体之间收入水平差距缩小。可能与效率有冲突。原因是,结果的公平要求采用比较强的再分配措施,从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3、效率与公平没有冲突的情况

⑴过程的平等与效率基本没有冲突

过程的平等无非是要求建立并维护规则,由此可以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不确定性,从而为个体的活动创造条件,因此是提高效率的。

⑵效率和公平同时受到损害的情况

损害规则或阻止规则建立的行为,尤其是寻租和腐败,对效率和公平同时造成损害。政府的过度干预。

四、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作为非正式部门的社区

社区特点:非正式性

社区的功能: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基层问题。

(二)正式部门:

1、政府

⑴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⑵它有正式的机构或组织;

⑶不以盈利为目的,更过的带有服务性;

⑷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来开展管理活动。

2、市场

⑴主要是私人物品的提供者;

⑵它也有正式的组织,如企业等;

⑶市场中的私人组织提供物品和服务的目的俺就是为了获利;

⑷自由交换是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手段;

3、第三部门

包括NGO、NPO以及一些志愿性的组织。

⑴它既可能提供私人物品,也可以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⑵它主要由正式组织组成,包括公共组织或私人组织;

⑶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⑷它主要通过自愿合作的途径来解决社会问题;

1.3.2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一、社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一)社区的优势

1、信息优势

2、激励充分

3、有利于社会资本的提高

4、具有较好的回应性

5、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

(二)社区的缺陷

1、社区的范围一般不会太大、社区中所容纳的人口一般也相对较小。

2、社区的非正式性也经常成为其从社区之外获得资源的最大障碍。

二、市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一)市场的优势

1、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

2、通过各种报酬方式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激励,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3、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保证资源配置效率。

(二)市场的缺陷

市场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市场可能会造成效率损失;同时,市场在促进公平的实现方面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二者合在一起可称作“市场失灵。”

效率损失的四个主要方面: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

1、垄断与效率损失

一些个体具有了影响价格机制的力量。

垄断的后果:

⑴福利和效率损失:为了增加自身的利益而操纵市场(价格),从而降低社会福利和效率

⑵X-inefficiency:由于处于垄断地位从而缺乏改进企业效率的激励,etc.

⑶寻租:为保持垄断地位或为寻求垄断地位所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

2、公共产品与效率损失

两大特征:

⑴非排他性:不能实现排他性占有。

⑵非竞争性:一个人消费并不会对他人的消费产生影响。

结果:“搭便车”问题。

3、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

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效应:比如疫苗接种。

负的外部效应:比如环境污染。

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博弈行为。

⑴逆向选择:旧车市场的例子;信贷配给的例子;医疗保险的例子。

⑵道德风险:汽车保险的赔偿额度。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结果:阻碍了有利的市场交易。

三、政府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一)政府途径的优势

1、广泛的权威性:可以影响到每个区域和群体

2、强制性的实施:政府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二)政府途径的缺陷

1、民主过程中投票模式的基本缺陷。

任何投票过程都可能存在本质性缺陷。这个本质性缺陷使得任何投票过程都潜在地具有被操纵的可能性。

2、政府的决策者未必会自动选择对社会福利有益的政策,而是陷入自身利益的陷阱。

原因:社会监督的不完善。

表现:寻租行为的产生。

3、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与商业机构相比,行政机构的低效率是其固有特征,其原因包括:

⑴估价公共产出的困难

⑵机构之间缺乏竞争

⑶公务员系统的僵化

四、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一)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

1、与社区相比,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较高的解决问题能力。

2、与政府相比,相对较小的垄断性和相对较大的竞争性。

3、与政府相比,对个性化需求的回应性。

4、与社区类似,增加社会资本(促进参与、促进一些有益的社会价值,比如,团结)

(二)第三部门途径缺陷、

1、单纯依靠第三部门往往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

2、将家庭和企业的某些机制带入第三部门的组织中,从而与民主原则相违背。

3、提供的服务在地区和人群的分布上差别很大。

4、在吸引专业化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1.3.3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一、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规范理论

(一)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逻辑

确定价值标准——评价问题解决途径——选择问题解决途径

(二)政府与其他部门关系问题

替代型和补充型。

二、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

1、市场化趋势。

2、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社区角色的变迁。

案例1-3-2:

共享单车去哪儿了?公共政策应及时助力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18年12月6日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共享单车去哪儿了?公共政策应及时助力 。

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千变万化,一些行业的发展窗口转瞬即逝,政策不能走在产业调整的后面。

与平台当初攻城略地,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时相比,今年以来,很多用户明显感觉共享单车“少了”。尤其是在共享单车需求量大的商场、地铁口、写字楼等地,想要骑上一辆共享单车,经常需要跟别人“抢”,而且,好不容易找到的共享单车还经常是坏的。

与此同时,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出现经营危机。有用户发现,押金退款变得缓慢,人工客服电话难以打通。平台内部也时常传出“坏消息”——巨额负债,实现盈利遥遥无期,还发生了大量裁员。

作为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诞生曾让人们感到欢欣鼓舞。与高铁、移动支付等发明不同,共享单车几乎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创造”。国内一些共享单车平台还漂洋过海,实现了产品的对外输出。然而,如今共享单车的处境,显然与行业全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经历了一轮轮洗牌,共享单车似乎没有像网约车、外卖等同类互联网模式那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实,对共享单车能否盈利的质疑一直没有停过。当初共享单车的对照物是市政公共自行车,因为随放随取,灵活度高,共享单车很快取代了市政公共自行车。然而,观察者常常忽略共享单车与市政公共自行车的区别:前者是追求利益的市场产物,而后者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市政公共自行车可以试验,甚至允许失败后再调整,但共享单车如果看不到成功的前景,投资人就会失去信心,整个商业模式就难以持续。

共享单车终究不能成为吞噬投资人资金的无底洞。因为投资力度减弱,营利缓慢,直接影响到平台对产品的维护和对服务的保障。任由损坏的共享单车停在路边,而不修理或更新车辆,成为平台运营的普遍情况。很早以前,就有媒体观察到城市角落里的“单车坟场”。一边是用户骑不到好车,一边是冗余车辆得不到维护和合理投放,中间则是大量投资、制造能力和原材料的浪费。

公共政策始终对共享单车保持着高度关注。2017年8月3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规范停车点和推广电子围栏等,提出共享单车平台要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很多城市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推出了规范。

然而,此前公共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管”的一面。比如,在行业发展增速期,为了应对共享单车对城市空间的不合理占用,不少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并延续这一政策至今。没有新投放的单车,只能依靠既有车辆,再加上共享单车使用强度大、损耗率高,自然加剧了“车变少了”“坏车多了”的问题。

如果说,当初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有一定阶段性的合理意义的话,那么现在面对行业发展的困局,政策理应及时调整。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千变万化,一些行业的发展窗口转瞬即逝,政策不能走在产业调整的后面。而且,从市场开放的角度看,长时间停止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是不利于竞争的,老的平台发展不下去,新的平台又进不来,这样的市场难以取得良性发展。

互联网产业发展到今天,很多平台和应用位于公共事业与商业的接合部。比如,地方政府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互联网企业也因此体现了公共性。共享单车有助于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为公共事业进步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从行业整体看,共享单车的成败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成败,还关系到一类新型公共事业的前途命运,对此,公共政策理应积极助力。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