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古汉语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是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习者获得阅读中国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掌握解决古书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进一步加深。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著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采用“文选”结合“通论”这种组合进行课程的安排,这也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古汉语基础》课程的主要组成形式。通过“文选”部分的讲解,逐字逐句的分析相关选文,能够让学生从字、词、句、篇章等角度等深刻理解“文言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文言”的基本认识。“通论”则针对古文学习进行“专题”讲授,结合文例对“文字”“语法”“音韵”“词汇”等问题重点讲解,使得学习由点到面,再由平面到立体。我们在力求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与基础知识的传授相结合的同时,注重本课程的“适教性”,在使学生极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其学习与研究能力。同时,本课程学习内容的编著,依据网络教学的要求,在内容安排、语言表达方面也尽量明确简洁,化繁为简,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古汉语基础》(一)和(二)共二十章,每一部分十章。其具体构成如下:
古汉语基础(一)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六书)
第三章 古书中的用字
第四章 文选——《左传上》
第五章 文选——《左传下》
第六章 词的分类与句子
第七章 古汉语基础中的词类活用
第八章 虚词在阅读古籍中的重要性
第九章 文选——《战国策》
第十章 文选——《论语》
古汉语基础(二)
第一章 语音学基本知识述要
第二章 反切与声韵
第三章 上古音与古书中的通假字
第四章 文选——《孟子》
第五章 文选——《庄子》
第六章 单音词与复音词
第七章 词的古义与今义
第八章 古代的文献
第九章 文选——《老子》《韩非子》
第十章 文选——《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