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反切与中古的声韵调>>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切韵》音系



视频学习资源下载
视频学习资源下载

我们通过上述视频对《切韵》及《广韵》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在《切韵》出现以前,我国已经有了许多韵学著作,如三国时期李登的《声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晋代吕静的《韵集》是继《声类》之后第二部韵书。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韵书。“音韵锋出”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在这一时代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切韵》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作者是陆词,字法言。《切韵》的基本情况:全书共分5卷,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3406个小韵,收11000多字。《切韵》在唐宋时期出现了一些增订之作,影响最大的就是《广韵》。《广韵》虽然距《切韵》400余年,收字大为增加,韵目、反切亦有增改,但是从整个语音系统上看,二者反映的是一个体系的语音。在王、唐残卷发现以前,学者们都是以《广韵》为工具研究《切韵》音系。

我们主要可以通过声、韵对《切韵》音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一般来说《广韵》的声母有三十五个,对于其韵的相关情况可以通过戴震考订的《<广韵>同用独用四声表》来了解其基本样貌。

边学边练

下面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