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实践学习

同学们,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运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实践检验一下能力提升了吗?

实践主题

教育评价标准的确立与运用

实践目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所教学科和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运用。

实践任务

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例,根据所教学科的某个知识领域确定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并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述,并在实践中运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实践要求

设计出评价标准,形成文稿。

样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评分标准与评价反馈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十分重视自己的美术成绩,特别在低年级,他们常常会问我:“老师我得了几分?我画得怎么样啊?”这说明他们在评分标准,自己达到什么水平,怎样提高绘画技能等方面还是存在疑惑。我深刻体会到评分标准和评价反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我从建立清晰的评分标准、评价反馈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一、建立清晰的评分标准

美术组教师针对每个年级学生能力的不同及美术课程标准,建立了十分详细的评分标准。同时,把美术课程按照类别分成绘画和手工两大类,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例如:一年级美术评分标准,如下:

1. 绘画方面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较好掌握画点、勾、线、平涂等作画技法,初步做到构图饱满、线条明确、色彩鲜明;通过欣赏评析,交流想法并对他人作品发表不同的评论,初步具有正确的审美情趣;优秀:能运用所学的美术技法大胆作画,达到上述要求;合格:能运用所学美术技法在教师指点下作画,达到基本要求;不合格:不能正确掌握所学的美术技法,作画不认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2. 手工方面

对工艺的学习有浓厚兴趣,并乐意动手制作;具有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初步美化环境的能力;初步学会剪、折、拼、贴、撕、搓等基本制作方法。优秀:构思能力较强,能有序操作,大胆动手制作,完成作业;合格:能进行构思,有序操作,基本完成作业;不合格:构思、动手能力较差,操作无序,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在第一节美术课时,我将评分标准告诉所教年级的学生,让学生知道教师的评分标准,他们要取得更高的成绩需要在哪方面努力。

本学期结束后,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三个成绩——绘画、手工、总评。绘画、手工共占总成绩的70%,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占30%。教材中,绘画作业和手工作业相比数量较多,绘画占的比重较大。在学期末,学生会拿到一份素质报告单,其中包括美术学科的成绩。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参照美术评分标准打分。根据报告单,家长能够知道学生的水平,欠缺方面,帮助学生提高。

二、及时的评价反馈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而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反馈。我们可以把评价写在学生的作品中,并且结合口头反馈进行补充、解释。评价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十分重要。我们要给予正面、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来鼓励和引导学生。这可以被想象成反馈“三明治”:正面的评价 , 还要努力的方面 , 再次的正面评价。例如:小学人美版二年级美术课《茂密的花》,我对学生的作品是这样评价的:“你画的花品种真多,有太阳花、玫瑰花、百合花、喇叭花,符合了第一个要求茂密、数量多,达到了合格的标准。如果你在前面画几朵小的花,这样就有大小变化,体现前后遮挡关系,那你的作品就更饱满了,就可以达到优秀了。整体来说花朵的颜色十分鲜艳,老师非常喜欢你的作品。”

当我采用这种“三明治”的评价反馈时,学生都乐意接受并积极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如果我很直接地对学生说:“你画的太难看了,重画。”学生会非常失落,会不知如何下手修改。同时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不同的反馈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采取正面鼓励性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反之,负面批评性的语言会挫败学生绘画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采取互相评价的方式,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其他同学评论,并提出调整和改进作品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评价的标准写在黑板上,作为评价依据。如果学生在评价时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修正。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能力确定适合他们发展的评分标准十分必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艺术作品的评价是主观的。根据个人的好恶不同、评判标准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要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依据,同时,要结合正面、积极的书面、口头评价提出合理的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提高美术能力和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