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走进教育——教育的历史变迁>>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四

知识点四:教育的现实与未来



视频学习资源下载

 

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早在百年前,马克思就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提高社会生产的重要方法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一方面,教育民主化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教育平等的基本内涵。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即从外部民主深入到内部民主。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关注受教育者——学生的个性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教育民主化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三、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现代教育在致力于民主化与普及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以弥补教育上的不足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要。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以及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总之,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

四、教育内容综合化

人类的教育内容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这样的路径走过来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内容是“原始”的融合于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并未从中分化出来。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各门科学进一步分化出来,形成各门具体学科,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到了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发现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再适应飞速变化着的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不仅要通晓某个领域,而且愈来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法国的保尔·朗格朗(P·Lengrand)1965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时,在巴黎召开的成人教育会上明确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继这一思想提出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于1972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会生存》,对终身教育的理论、原则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从此,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以立法形式,确认“终身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据此重新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

六、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0世纪50年代,社会现代化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在我国,邓小平高瞻远瞩,1983年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断,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使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上的共同趋势和潮流。

七、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各国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改革,而且教育改革的频率与强度都是空前的。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即使短短十几年,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稳定性及长周期性,难以及时反映这种变化,而现代社会又赋予教育以促进和改造社会的使命,这一矛盾使教育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不断调整,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要求。由此,教育改革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边学边练

通过对教育的现实与未来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教育发展与未来社会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