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第一节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属性


 

何谓教育的社会属性?简言之就是关于教育的社会特性。我们研究教育的社会属性,就是要在社会基本范畴中明确教育的归属。



 

 

 

一、研究教育社会属性的意义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质的规定性。对事物本质的揭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揭示事物本质必先由现象开始,因为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本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揭示教育的本质必须先从教育现象着手,分清教育的社会属性,掌握其专门特点,最后方能对教育的本质有所认识。划分教育的社会属性,当然还不是对教育本质的真正揭示。但是,认识教育的社会属性,是认识教育本质的必要一步。对于教育的社会属性尚且不能正确认识,当然就谈不上对教育本质的揭示。因而,对教育社会属性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是认识教育本质不可逾越的前提。

  1. 二、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

我们研究教育的社会属性,就是要在社会基本范畴中明确教育的归属。如何划分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尽管错综复杂,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各种社会现象概括起来不外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与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及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力并为生产力服务,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社会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与之相应的组织制度和设施等复杂的社会体系。它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观点,以及与这些思想观点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多种多样,但它们有着共同特征。

第一,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都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因而它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第二,上层建筑一旦产生以后,在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前提下,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一定的上层建筑都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都要通过政治来实现,而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在阶级社会都具有阶级性,被政治经济所决定的社会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也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质。

第四,社会上层建筑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总要随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变更而变更,当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社会的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革。

第五,社会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也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对其以往的历史都有着一定联系,存在着批判继承关系。

上述各种特征是社会上层建筑现象的共同属性,正是这些共同属性决定了它们属于上层建筑这一共同范畴。
从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教育也完全具有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性。

第一,从教育的产生来看,“教育一般说来取决于生活条件”,是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第二,从教育的作用和职能来看,教育一经产生,便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一定政治经济服务。

第三,从教育的性质来看,阶级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都具有阶级性,为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教育也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四,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教育的发展也完全取决于政治经济。

第五,从教育的独立性来看,教育由政治经济决定,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总之,上述一切表明,教育完全具有上层建筑现象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