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方法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手段、措施和途径。它是连接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纽带,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的桥梁,加强学校管理方法研究对于搞好学校管理工作举足轻重。学校管理方法具有目的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从一般意义上对学校管理活动进行整体分析,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一、学校管理的行政方法
学校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行政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行政组织中的职务权力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与职位的作用和功能。
学校管理的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时效性等特点。
正确运用学校管理的行政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加强对行政本质的认识,全面掌握行政方法的特点。
2.要正确对待个人权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政方法的效果。
3.健全学校内部组织系统,加大行政检查和监督的力度。
4.要了解行政方法的局限性,积极提高管理工作的绩效。
二、学校管理的法律方法
学校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与健全学校法规,二是注重司法手段的介入。运用法律方法,可以使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保证它们正确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使学校管理系统自动、有效地运转。
学校管理的法律方法有如下特点:
1.权威性。法律是由行政管理机构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性,各级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都要遵守。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制裁。
2.强制性。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更具有强制性。任何对法律的阻挠和抵制都将受到制裁。
3.严肃性。法律和法规是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定的,一经颁布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必须保持它的严肃性,不能随意修改。
4.规范性。法律是社会所有相关的组织和个人行为的统一准则和行为规范,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正确运用学校管理的法律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不断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2.要加强法律宣传的力度。
3.明确法律效力的大小 4.要重视对违法行为的处理。
三、学校管理的经济方法
学校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工资、奖金、罚款、福利和信贷等手段,来调节学校内不同经济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的经济方法有以下特点:
1.利益性。经济方法把集体及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工作成绩密切联系在一起,能充分体现出物质利益原则。学校活动中包括经济性活动内容,教职工存在着一定的物质利益,这是在学校中运用经济方法的前提。
2.平等性。运用经济方法,必须按照统一的尺度来计量教职工的劳动及其成果,每个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权利应是平等的。
3.关联性。运用经济方法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各种经济手段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而且每一种经济手段自身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学校各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应。
4.富足性。虽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产业化的倾向,但学校并非产业部门,学校成员的活动状况和工作质量,不能和工厂一样通过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测定,所以,学校管理者应通过对各方面的经济利益的调节,间接地控制和干预教职工的行为。
学校管理经济方法的运用应遵循以下要求:
1.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2.要注意各种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
3.要正确认识经济方法的局限。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方法来解决学校管理中的一切问题。
4.要注意把经济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职工除了物质和经济的需要外,还有精神和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单纯运用经济方法,否则就会助长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思想。
四、学校管理的思想教育方法
学校管理的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宣传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和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实现办学目标的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的思想方法有如下特点:
1.启发性。启发性是思想教育方法的主要特征。启发性就是启发师生员工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把行动自觉指向办学的目标。
2.广泛性。思想教育方法广泛运用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贯穿整个学校管理过程。
3.长期性。确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4.灵活性。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同,非常灵活。
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应遵循以下要求: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
2.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3.思想教育与各项活动相结合。
当然,思想教育方法并不是万能的,管理者应将其与其他管理方法共同运用,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五、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通过了解教职工和学生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并依据其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有以下特点:
1.集体性。任何社会活动都是集体的活动,在集体中进行,通过集体来展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体的风气、习惯、规则和文化。管理者应注意了解集体的社会心理特征。
2.稳定性。社会心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认识社会心理活动规律,是开展学校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3.理解性。与其他管理方法不同,社会心理方法特别关注管理对象的心理,强调对对方的理解。
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的运用应遵循以下要求:
1.按照社会心理规律办事。学校管理者应从人们不同的需要出发,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以调动学校成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管理者既要适当满足下属正常的需要,又要引导下属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需要。
2.注意管理措施前后的连贯性。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要注意管理措施的前后联系,有些措施可以长期使用,有些则需要经过改造方可运用。领导者为避免管理的失利,就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3.注意工作实效,培养创新意识。学校管理者应注意工作的实效,并注意培养下属的创新意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管理方法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各种方法应结合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正逐渐被引进学校管理之中,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