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六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知识点六:多级放大电路


1 多级放大电路耦合形式

多级放大电路的连接,产生了单元电路间的级联问题,即耦合问题。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必须要保证信号的传输,且保证各级的静态工作点正确。

直接耦合——耦合电路采用直接连接或电阻连接,不采用电抗性元件。直接耦合电路可传输低频甚至直流信号,因而缓慢变化的漂移信号也可以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电抗性元件耦合——级间采用电容或变压器耦合。电抗性元件耦合,只能传输交流信号,漂移信号和低频信号不能通过。

根据输入信号的性质,就可决定级间耦合电路的形式。

耦合电路的简化形式如图02.38所示。

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应认真加以解决。

1.1 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三极管的工作点随时间而逐渐偏离原有静态值的现象

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所以有时也用温度漂移或时间漂移来表示。工作点参数的变化往往由相应的指标来衡量。

一般将在一定时间内,或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内的输出级工作点的变化值除以放大倍数,即将输出级的漂移值归算到输入级来表示的。例如 mV/°C 或 mV/min。 

1.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构成

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这是构成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时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如果将基本放大电路去掉耦合电容,前后级直接连接,如图02.39所示。于是

这样,集电极电位就要逐级提高,为此后面的放大级要加入较大的发射极电阻,从而无法设置正确的工作点。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级数较少的电路。

 (2) NPN+PNP组合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级间采用NPN管和PNP管搭配的方式,如图02.40所示。由于NPN管集电极电位高于基极电位,PNP管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它们的组合使用可避免集电极电位的逐级升高。

 (3) 电流源电平移动放大电路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采用一种电流源电平移动电路,如图02.41所示。电流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实际上是个有源负载,其上的直流压降小,通过R1上的压降可实现直流电平移动。但电流源交流电阻大,在R1上的信号损失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递。同时,输出端的直流电平并不高,实现了直流电平的合理移动。

2 多级放大电路的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在求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时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后一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一级的负载考虑,即将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与第一级集电极负载电阻并联,简称输入电阻法。二是将后一级与前一级开路,计算前一级的开路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并将其作为信号源内阻加以考虑,共同作用到后一级的输入端,简称开路电压法。

现以图02.40的两级放大电路为例加以说明,将该图给出参数后示于图02.42中.

三极管的b1=b2=b=100,VBE1=VBE2=0.7 V。计算总电压放大倍数。分别用输入电阻法和开路电压法计算。

(1)求静态工作点

(2)求电压放大倍数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