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习内容>>知识点一
母亲甲带着四岁的儿子小敏洗菜、做饭、用餐。整个过程从坐在庭院里剥豆荚开始。母亲说:“小敏,你拿条小凳来给妈妈坐,妈妈的脚蹲痛了。”“噢,我去拿。”“妈妈,给你!”“哦,谢谢小敏,小敏真乖。”“妈妈,我也来剥豆荚!”“好的。”“哇,小敏剥了一个这么大的豆荚呀!这么大,里面有几颗豆子呀?”“妈妈,有五颗。”“哦,小敏能干,能数五颗豆子了。”“妈妈,这个豆荚这么小呢!”“哦,这么小,里面有几颗豆子呀!”“妈妈,二颗。”“噢,大豆荚包着五颗,小豆荚里包着二颗,五颗多还是二颗多呀?”------菜烧好摆到桌子上,小敏爬到凳子要去舀菜吃,母亲说:“小敏,今天你舅舅要到我们家来吃饭的,舅舅是客人,应该等客人来了一起吃,这是礼貌。”“懂礼貌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吗妈妈?”“是,小敏真聪明,小敏是世界最聪明的孩子!”
从本案例中,母亲的教育方式体现了科学性原则、理智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通过家庭环境、生活小事母亲培养小敏尊重长辈的品质,体现了科学性原则;面对小敏不礼貌的行为,母亲不是火冒三丈而是循循善诱,体现了理智性原则;剥豆子的过程中,母亲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小敏顺利地进行数数和比大小的活动,体现了指导性原则;剥豆子的过程中,母亲的提出的问题明确具体,并且符合小敏的年龄特点,体现了渐进性原则;对于小敏表现得好的地方,母亲及时进行表扬,体现了适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