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的教学目的,力求学习者能更便捷、更明晰地掌握和获得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的基础知识,并于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图象、声频、视频及原始文献辅助性资料,获得更直接的感受,加深印象,提升理解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著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具体内容主要采取“专题”的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活动设计思维与理解能力。文本内容的编写,在继承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也适当反应一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这里的“继承性”,主要是对基本通识性知识、理论的继承,以保证学生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学习的连续性与本网络课程的适用性。“前沿性”则主要是对近二十年来,本学科所取得一些新的——尤其是已经取得学术界极大认可的——研究成果与理论,也适当在本课程内容中加以反映,以减少陈旧气息。我们在力求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与基础知识的传授相结合的同时,也避免出现过分学术化倾向,注重本课程的“适教性”,在使学生极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其学习与研究能力。同时,本课程学习内容的编著,依据网络教学的要求,在内容安排、语言表达方面也尽量明确简洁,化繁为简,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本课程共九章:第一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第二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第三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第四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与程序。第五章,幼儿自我教育活动设计。第六章,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设计。第七章,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第八章,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设计。第九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本课程的组织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方法以讲授和自学为主,不拘一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的基本内容,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的兴趣,以丰富学生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