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练习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确定的,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更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首要环节。


二、简答题:

1. 参考答案: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幼儿园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2. 参考答案:《纲要》是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依据。因此,在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之前,必须把握《纲要》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相关规定。《纲要》在社会领域明确提出了如下内容和要求:

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问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稚睦相处; 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澍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 参考答案:我们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巴特勒法案》(1944)规定初等教育由三种学校实行:(1)为2-5岁的儿童设保育学校(2)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3)有的地方如果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儿童。

依据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应该在内容的选择方面注重幼儿人家交往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其二,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其三,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幼儿同伴关系是幼儿人际关系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幼儿园、各年龄阶段以及班级社会教育活动都应该重视幼儿同伴关系的良好和睦相处和维持,应该在平时的课程、游戏、区域等多个方面舌头同伴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例如在幼儿园心理健康课上可以进行以“我和朋友分享快乐”等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活动案例如下:我和朋友分享快乐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在老师的启发下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做到愿意和朋友分享物品等。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小白兔的礼物”

  

有关故事图片。

  

每人一封装有桃花瓣的信。

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主题。

  

如果你有一个新玩具,你愿意给别人玩吗?给谁玩呢/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小白兔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小白兔收到花瓣,想怎么做?你们想一想小白兔会寄给谁呢?他们收到后心里会怎么想?

  

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小花猫收到桃花瓣,怎么说的?小松鼠收到花瓣,怎么说的?小蚂蚁收到桃花瓣,怎么说的?小动物们喜欢桃花瓣,小白兔心里有什么感觉?

  

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白兔与小朋友的快乐。

  

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要吧桃花瓣送给他的好朋友?

  

请幼儿利用“桃花瓣”进行想象,引导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提问:小白兔将桃花瓣寄给了小朋友,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将它送给谁?

 

教师小结:我们平时可以吧自己心爱的东西给别人看一看,玩一玩,让我们的朋友也快乐。

通过课程或游戏风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习惯是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