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就是指围绕幼儿生活的家庭、幼儿园及社区的环境及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1.参考答案:儿童对家庭的认知是逐步发展的,从对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认知到对家用物品的认知,从基本的日常生活规范认知到家庭中社会规范的认知。比如:知道家庭的主要成员、称谓、姓名、职业、出生年月或属相等,激发儿童对家人的热爱和关心的情感,知道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家庭中的主要设施,学会自我保护,知道家中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的名称、用途或功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知道热爱、尊重和关心父母及长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幼儿园应组织以家庭为认知内容的一些社会教育活动,以从小培养儿童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了解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2.参考答案:从小建立幼儿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初步认知,激发儿童爱家乡、爱足够的情感,培养儿童一定的民族荣誉感。这主要包括知道自己的家乡、民族、祖国的名称,以及在地图上的大致方位;知道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等;知道祖国及家乡的风景名胜、著名建筑、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主要的生活方式等;了解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知道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主要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
3. 参考答案:幼儿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主要包括基本道德规范、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群体活动规范、人际交往规范等。
参考答案:
根据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的目标、对象、方式的特殊性,其活动设计有其基本的步骤: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例如在“参观超市”为主题的实地参考活动中,幼儿教师在组织出行之前可以以让幼儿进行猜测参观目的地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认知对象
例如,“参观超市”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到超市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商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员,有哪些种类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顾客又是如何购物的,在超市购物应遵守哪些社会规范等。
(三)组织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如“参观超市”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幼儿对话交流,“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它放在哪个货架上?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如何买东西的?在超市中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不文明行为画出来和说出来,供大家交流,这样的表达和表现,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的认识。
(四)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
教师对幼儿的社会认知冲突,要给予合理而积极的引导,比如对“在超市中不想买的物品可不可以随手乱放?超市里可不可以大声喧哗?”等问题,教师对幼儿应合理引导,启发幼儿思考,从而找到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