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引出活动的主题。关于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方面,有的可以运用参观某一社会环境、观看一些图片或影片、讲故事等方式来认知社会环境,学习相关的社会规范。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方式,以激起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好奇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认知对象
引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考虑该活动应使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进行初步的认知。教师外出参观、实地观察等形式,都是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认知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观察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自己细致的观察中认识新的认知对象。例如,“参观超市”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到超市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商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员,有哪些种类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顾客又是如何购物的,在超市购物应遵守哪些社会规范等。
(三)组织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初步的认知后,活动设计还应考虑为幼儿提供一个供幼儿交流、讨论、对话的平台。如“参观超市”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幼儿对话交流,“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它放在哪个货架上?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如何买东西的?在超市中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不文明行为画出来和说出来,供大家交流,这样的表达和表现,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的认识。
(四)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
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和幼儿应共同沉浸在交流和游戏之中。教师对幼儿的社会认知冲突,要给予合理而积极的引导,比如对“在超市中不想买的物品可不可以随手乱放?超市里可不可以大声喧哗?”等问题,教师对幼儿应合理引导,启发幼儿思考,从而找到真正的答案。
二、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案例例举
[活动设计一]上学路上(大班)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的上学路线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如交通安全、要遵守的社会公德和自我管理等。
2.能运用各种标志、符号形象地设计上学路线图, 并清楚地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绘制两张上学路线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提问:(1)你们都上哪所学校啊?
(2)从家到学校都路过哪儿?
(3)你们上学的路线一样吗?
2.分析上学路线图, 学习画图方法
(1)出示一张上学路线图,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路线图上每一个地方运用的标志, 与幼儿一起讲述。
(2)提出画图要求。
①画路过的地方、建筑物时, 不仅自己要知道这是哪儿, 而且要设计一些标志让别人一看也知道这是哪儿。
②画路线图时要画出路过的主要地方和建筑, 而且这些地方要画得大、清楚, 标志要明显。
(3)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设计路线图上的方向标志。
(4)出示另一张画出了马路和方向的路线图, 丰富幼儿画图经验。
3.幼儿画图,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路线图。
(2)具体指导、提示个别幼儿标志设计要清楚、明显。
4.幼儿讲述自己的上学路线图
(1)小组之间讲述, 交流上学路线。
(2)展示全体幼儿作品, 请标志设计清楚、画法新颖的幼儿为全班幼儿讲述。
5.幼儿讨论上学路上应注意的问题
(1)交通安全常识。
①上学过马路时, 应该注意点什么?
②坐车时如果没看清楚坐错车了, 怎么办?
(2)要遵守的公共道德。
有些小朋友上学要坐车, 坐车时, 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自觉刷卡或者投钱; 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上下车要抓紧时间, 不要让车门给挤着。)
(3)自我管理。
上学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所以大家在上学路上还要注意什么?
6.幼儿针对“上学”不懂的地方, 向老师提问
7.教师总结, 送给幼儿美好的祝愿
[活动设计二]会说话的标志(中班)
活动目标
1.形成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
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配合进行教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制作标志的纸、笔等、供幼儿张贴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红“+”,就知道是医院,看见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儿园……
3.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标志,并说出你在哪见过?它告所我们什么?(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4.请幼儿说出自己还见过什么标志?
5.请幼儿讨论这些标志应该张贴在什么位置?
6.观看多媒体课件,启发性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7.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每种标志都有自己不同的含意,但不能随便乱贴,必须贴在适合的场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8.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到适合的位置进行张贴。
活动延伸
1.在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种标志。
2.幼儿园需要标志吗?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想想,做一做。
[活动设计三]超市里的小顾客 (大班)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表演活动,使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知道其特征、味道、功用,并了解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活动。
2.在游戏和绘画中,巩固对蔬菜的认识,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吃蔬菜可以增加营养,能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
2.物质准备:常见的蔬菜实物或塑料玩具及蔬菜头饰或服饰、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谈话
教师提示思考: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
(2)这个季节里有哪些蔬菜?
(然后向幼儿提出参观要求。)
2.参观活动
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菜场或超市去参观。
(1)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后说出蔬菜的名称、形状、颜色。幼儿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引导幼儿观察顾客购买蔬菜的过程,了解各类蔬菜的价格,知道怎样购买蔬菜,
(3)对不认识的蔬菜,要求幼儿记住他们的特征,然后向售货员阿姨询问,解决自己的疑问。
3.参观后的谈话
回园进行总结性谈话。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