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中,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一般具有共同的特点,所有可以挖掘其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我们来学习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的要领。
一 、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但由于其拥有共同的特点,其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创设人际交往情境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如朗诵诗歌、观看动画片、看图片、听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通过教师创设的人际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友好、快乐的交往氛围中,积极与人交往。如大班社会活动“微笑”的设计者,就是通过观看小蜗牛微笑的卡片,以及欣赏微笑的故事,将幼儿引入到人际交往活动中来。
(二)介绍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技巧。因此教师向幼儿介绍人际交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介绍人际交往技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呈现法,就是让幼儿直接接触人际交往技巧,如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并让幼儿感受到这种交往技巧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从而使他们愿意使用交往技能;二是间接呈现法,这是指教师通过呈现一些反面事例,让幼儿进行讨论,逐步引出人际交往技巧。例如,教师请幼儿观看一个短片,其内容是“一名幼儿想参与其他几个幼儿的游戏,但是他们不同意。于是,他开始捣乱。其结果不但没能和大家一起玩,还引起了争执和冲突”。看过短片后,教师引出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人协商的方法。
(三)让幼儿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幼儿接触人际交往技能后,教师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学习使用,这是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掌握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哪些场合可以使用,对什么人可以使用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设计一些需要运用技巧的交往情境,让幼儿分组或集体表演;可以采用讨论法,例如学习交往技巧后,组织幼儿讨论怎么使用、在哪些场合使用等。
二、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案例列举
[活动设计一]礼物(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礼物故事书、表情图谱及各种表情卡若干、统计表、录像。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到礼物呢?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就叫《礼物》。
2.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师:(出示第一幅图)这是贝贝,这是小豆子,今天是贝贝的生日,贝贝把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师:小豆子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自己还没玩过,又是新玩具,贝贝该怎么做?
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小豆子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请幼儿观察第二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
师:玩具被小豆子不小心弄坏了,现在贝贝和小豆子的心理会怎样呢?(先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词汇描述故事人物的心理,再请幼儿根据心情选择相应的表情脸谱,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说出自己放的贝贝和小豆子的表情。)
师:(请幼儿第三幅图)看看贝贝和小豆子究竟怎么了。
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我们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怒火)这火冒呀冒呀一直到了天上,有个四字成语知道吗?(怒火冲天、火冒三丈)
师:小豆子怎么样了呢?为什么小豆子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豆子的脸色。)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用展示幼儿想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幼儿想出了什么办法,鼓励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办法。)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教师悄悄地给了贝贝一封信。信里有什么呢?(打开信封,出示“原谅”两个字)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师:贝贝要原谅小豆子,可贝贝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表现“原谅”呢?(教师就扮演小豆子,鼓励幼儿通过语言或用动作表现原谅他人。)
师:(小结)贝贝学你们的办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说句“我们不生气”,效果可真灵,贝贝头上的怒火不见了。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出示第四幅图)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贝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马,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贝贝了?(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爱心:教师爱贝贝、小豆子爱贝贝、爸爸、妈妈爱贝贝、许多小朋友们都爱贝贝。)
师:(小结)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
(本案例来自《上海托幼》2006年第4期 )
[活动设计二]楼上楼下(中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行为后果,知道不妨碍别人。
2.学习体验他人的感受。
活动准备
1.皮球1个。
2.儿歌《楼上楼下》。
活动过程
1.体验皮球落地发出的声音,引出活动主题。
让幼儿围在教师身边,教师拍皮球,请幼儿倾听皮球落地时发出的声音。
请几名幼儿拍皮球,提醒拍球幼儿体验皮球落地时的重量。
教师提问:刚才老师和小朋友拍球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
如果有人在楼上拍球,住在楼下的人会有什么感觉?
2.教师朗读儿歌,引导幼儿围绕儿歌内容讨论。
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儿歌《楼上楼下》。
教师提问:楼下的爷爷奶奶为什么心跳?
请小朋友表演爷爷奶奶的难受的表情,讨论小朋友做事时不要打扰别人。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他可能影响他人的事。
教师提问:儿歌里的小明除了踢球外,在楼上还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请幼儿一起讨论在楼上不能做的事情。
4.讨论其他生活情景下应避免的打扰他人的行为。
教师提问: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情况不能打扰别人?
幼儿和教师一起分析一些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引导幼儿体验他人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一日生活中和在家庭中引导幼儿应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他人的感受以及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
[活动材料]
[儿歌]
楼上楼下
楼上小明踢球跑,震得楼板嗵嗵叫。
楼下爷爷心乱跳,奶奶难受不得了。
小明小明快别跑,户外拍球不吵闹。
关心他人好宝宝,爷爷夸奖奶奶笑。
[活动设计三]帮助残疾人(大班)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学习残疾人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精神。
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从身边做起,关心.帮助随班就读的弱智儿童。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社会福利院,并拍参观活动录像片。
2.为残疾儿童做一件好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社会福利院,你们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幼A:社会福利院里有许多小朋友不会讲话,只会哇哇地叫,老师在为他们做手势。
幼B:我看到几个小朋友不会走路,手脚都特别短,还有的脚没有了,只能坐在轮椅上。
幼C:有的小朋友眼睛看不见,他们读书用手摸,走路用一根棒敲着走,真可怜。
师: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们叫他"残疾人",这些孩子身体残疾以后非常痛苦,生活、学习都很困难。你愿意自己变成残疾人吗?
幼:不愿意!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变成残疾人的。
2.观看参观活动的录像片(选段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老师把那天的活动录了下来,你们看哥哥、姐姐和小弟弟怎么了?他们的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了?他们对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幼A:哥哥小时候玩炮仗把眼睛炸伤了,他说,现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心里真后悔。
幼B:小弟弟说,他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
幼C:小姐姐说,前几年他们家里发生火灾,身体烧坏了,眼睛也烧瞎了。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危险。你们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你们知道哪些事儿是危险的吗?
幼A:不能玩火,要烧起来的,人会烧伤,房子也要烧掉的。
幼B:发生火灾的时候马上打110救火,人要跑到安全的地方去。
幼C:我们不能一个人玩炮仗、会发生危险的。
幼D:炮仗爆炸很厉害,爸爸说,有人结婚放炮仗,一个炮仗掉在新娘的头上,新娘也炸伤了!我从来不玩烟花爆竹。
幼E:不能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会摔坏的。
幼F: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不能随便开煤气、玩带电的东西。
师:小朋友讲得很好,很对。我们不能玩火、玩电、玩煤气,不能爬得很高,不要做危险的事儿。
3.观看活动录像片(选段2),继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师:明明在干什么?他为什么拄着拐杖?
幼:明明说,有一次,爸爸骑摩托车带明明和妈妈出去玩,遇上了车祸,爸爸、妈妈都去世了,明明的腿也断了,再也站不起来了。
师:录像中的明明告诉我们什么?
师:听了明明哥哥讲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呢?
幼A: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B:走路要看红绿灯,要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
幼C:不在马路上玩,会被车子撞伤的。
幼D:告诉爸爸、妈妈开车时不要超速,注意安全。
师:马路上车辆很多,一不当心就会发生危险,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4.看录像片(选段3),引导幼儿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张海迪阿姨人残志坚,坐在轮椅上看书、读报、写文章,自学成材。
(2)歌手郑智化自强不息,成为家喻户晓、大家喜欢的歌唱家。
(3)残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勇夺冠军,走上领奖台。
师:小朋友,看了这三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幼A:这些残疾人叔叔、阿姨真了不起,我很佩服。
幼B: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们很努力,很坚强。
幼C:我还看到过只有一条腿的人跳舞,坐在轮椅上打篮球。
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身边的事。
5.看录像片(选段4),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
(1)警察叔叔搀扶盲人阿姨过马路。
(2)几位小学生为手拿地图的聋哑人夫妇指路。
师:现在社会上都很关心、帮助残疾人。我们班也有一个弱智的小朋友,你想怎样帮助他呢?
幼A:不许骂他傻子,和他一起玩,帮他上下楼梯。
幼B:帮他上厕所,和他一起画画、游戏。
6.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来听听大家喜欢的歌曲《爱的奉献》,互相说说在福利院做了什么好事,今后怎样对待残疾人,也可以到外面,边玩边说。幼儿去福利院,盲聋哑学校等去参观、交流,为那里的孩子做好事。使健康的孩子和残疾的孩子联系更多,接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