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时必要明确“评什么”的问题,即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问题,一般说来,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一、评价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涉及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对活动目标的评价主要包括:
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
如大班自我评价教育活动“我长大了”,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了解自己不断成长的经历;
2.引发学前儿童对自身发展变化的兴趣;
3.初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自我意识。
该活动的目标分解得比较具体可行,对自我评价教育的目标具体化为两个方面: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即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本活动中,以培养大班幼儿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作为重点。
二、评价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方面,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
例如,大班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认识国旗”中,最初将观察国旗、讲解五星红旗诞生过程、介绍开国大典等内容都作为活动的内容。从内容的选择来看,作为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活动的手段无可异议,但是,从内容的设计上看,五星红旗诞生过程、开国大典等内容,如果完全以讲解的方式呈现时,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似乎并不能够理解,反而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舍弃这部分的内容,使得教育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评价活动的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经验准备和思想准备三个方面。因此,评价者主要评价开展活动前,教师对于教学用具准备的充分程度和适用程度、幼儿有关本次活动的经验丰富程度,以及参与到本次活动的精神状态准备程度。
例如,小班人际交往教育活动“小记者”中,教师提前做的准备有:
1.与社区取得联系,共同作好准备工作。
2.学前儿童人手一只自制的小记者话筒和采访记录本。
3.一段采访的情景表演。
活动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社会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而本次活动中,可以说,教师是准备的非常充分的,包括物质的准备:如记者话筒、记录本,还有幼儿经验的准备,如观看关于采访的情景表演,同时也与社区取得联系和支持,做好必要的安全保障工作,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四、评价活动的过程
活动的过程最能体现活动质量、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的最重要的内容,评价者在评价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前,必须亲临现场观察记录。再评价时需要考虑:教育过程是否面向全体幼儿,是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的到体现,是否有机会自主进行观察、体验、表达和操作,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程度怎样;教师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意愿,是否得到幼儿的信任和依恋,运用的教育方法是否生动多样,变化灵活巧妙等等。
例如,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学跳民族舞”,整个活动以欣赏表现为主线,由于孩子们在平时教育活动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经验,因而倾听音乐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听到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时,孩子们觉得活拔、轻快;当听到西藏的音乐时,孩子们觉得有点快有点慢,用抒情的词语进行解释。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述,跳起新疆娃娃和藏族娃娃各自不同的舞蹈。教师要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为他们提供自由展现的机会。这样,孩子们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从中感受到民族的多元文化。
五、评价活动的效果
活动的效果是一次社会教育活动优劣的关键之处。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该活动是否完成了活动目标、幼儿是否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否具有与目标相一致的社会性行为变化等等。
如中班自我控制教育活动“做个好赢家”的效果如下:幼儿具有了做个好赢家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笑声和兴奋,与同伴友好相处。而且在后来的游戏中,都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见,本次活动基本完成了活动预期的目标。此外,儿童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会到合作的愉快、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养成与人相处的良好品质,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