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
2、性情 心灵
3、自我意识
4、负强化法、惩罚法、示范法、行为契约法
5、强烈的负面情绪 恐怖成分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对社会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幼儿较系统地理解社会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方法,便于指导其行为。
2、观察、演示法
观察、演示法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向幼儿出示的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可以是他们被感知的材料,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4、代币法
代币法是行为疗法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也称表征性奖励制。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代币法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起着表征的作用,只是一个符号,在小学里尤其是以小红花,五角星等等为代表,也可以是记分卡、点数等等,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5、自主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构成的。从内容上看,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方面内容构成。
1、简述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条件,引导幼儿学习某种人际交往能力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构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的人际交往态度。
2、简述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活动的目标;评价活动的内容;评价活动的准备;评价活动的过程;评价活动的效果。
3、评价活动目标的注意要点。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涉及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对活动目标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
4、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
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以社会现实为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幼儿园社会教肓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需要。
5、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全面,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评价时要考虑到活动设计的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各方面因素统一于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活动之中。评价者不仅要评教师的表现,还要将幼儿活动纳入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中来。
1、答出正确方法,列明分析要点
2、家庭也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且,家庭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家长也能够比较细致、系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儿童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同时也了解儿童社会性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教育。家园合作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保持一致。作为儿童社会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保证儿童社会性的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削弱、抵消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比较注重发挥儿童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来做一些事情,而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则容易包办代替;对待儿童之间的争执、争吵,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和教育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