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傅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其中,“保,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师,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2. 所谓的“备三母”制,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其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总之,由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生活起居的料理。
1.参考答案:原始社会儿童教育以社会公育为主。教育内容为生活和劳动教育、思想教育,其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教育机构为“庠”。
2.参考答案:第一,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第三,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第四,儒家思想规范和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3.参考答案: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4.参考答案: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第四,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制定了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第五,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参考答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胎教主张, 其中许多胎教思想和胎教习俗在当代依旧具有重大意义和借鉴价值。古代胎教的内容丰富, 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值得借鉴, 从优生优育到养胎、护胎相结合, 有以下基本主张。
1.主张“正本慎始”, 优选配偶, 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早期的胎教思想主要始于宫廷, 受儒家思想影响, 伦理精神渗透于社会生活中, 提倡“正本慎始”“慎始敬终”, 即为生育健康聪明的后代, 应该慎择配偶。此外, 适时受孕还要求男女身体健康, 情绪愉悦, 这是符合现代优生原理的。但认为“天象凶险”之年不宜受孕是非科学的主张, 此外还提出少生是优生的前提之一。古人胎教强调的“正本慎始”, 可以说是极其有远见的。现在在一些偏远的山村, 依旧存在早婚早育, 近亲结婚, “多子多福”的旧观念, 对社会或者家庭造成负担。
2.注意膳食营养, “不食邪味”, 促进胎儿健康发展。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古人十分关注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对饮食的要求提出饮食清淡, “不食邪味”。此外, 还主张“节嗜欲”, 即各种不良嗜好, 如烟酒等;“慎药物”, 即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说对胎儿和孕妇影响深远, 特别是现在我们的饮食过于精细化, 在孕期的营养保健是应该有的, 但是不应该过多地服用各种保健品, 否则会导致胎儿过大等其他问题。
3.重视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主张孕妇情性和悦。古人认为, 妊娠期间, 孕妇良好的精神状态会使胎儿健康发育, 要使后代成为健康、聪明的有用之才, 孕妇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 孕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应该要“目不观恶色, 耳不听恶声, 口不出恶言”, 慎其所感, 才能促进胎儿健康发展, 为胎儿良好的性格和情绪打下基础。
4.提倡居处简静, 注意环境影响。注意环境影响, 强调孕妇要有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 是古人胎教的重要主张。此外, 还提出“避寒暑”, 认为孕妇不应在过热或者过寒的环境中, 只有适中的寒暑之气, 才能产生和平之气, 保证母子身心健康。
由于时代和观念的局限, 古代胎教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迷信的、非科学的成分。单纯地强调母亲在胎教中的作用, 忽略父亲的作用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古代的许多胎教主张与现代的优生优育观点相一致, 古代胎教主张慎择配偶, 同姓不婚从源头上保证胎儿的质量;注意膳食营养, 并提出了孕妇的饮食禁忌;强调孕妇性情和悦, 保持平和的精神状态, 节制不良嗜好, 注意环境的影响等经验也符合现代医学、优生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