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三章  晚晴时期的学前教育



知识点:一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纵观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

(一)经济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家庭教育。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就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非法开设的工厂; 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兴办的工业企业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适应这三种近代工业的需要,教育上也出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学校,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兴办的教会学校,二是洋务派办的洋务学堂 , 三是民族资产阶级办的新学校。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得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破坏,不少妇女走进工厂,参加近代大工业的生产劳动。特别是民族资本最初投资的缫丝厂、纺织厂里招收了大量的女工。由家庭完全承担的学前教育已不适应这样的社会现实。这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要求。

(二)社会政治制度

1.比较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

如龚自珍、魏源、林则徐提出了 "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他们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代表人物。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教育方面提出学西学、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改良科举制度等主张。

3.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关学前教育的主张有

第一,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

第二, 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化。

第三,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第四,提倡女子教育 , 为幼稚师资的培养莫定舆论基础。

二、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 一 ) 封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

清朝政府为暂缓社会矛盾,于 1905 年 8 月 , 清政府下诏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至此,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宣告废除。

( 二 )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以下简称“章程”), 是癸卯学制的一部分,它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1. 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蒙养院招收“3岁以上至7岁之儿童”,它认为蒙养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蒙养院的设置

“章程”规定,蒙养院不单独设立,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3. 蒙养院保教要旨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

(4)“儿童性情极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 孟母三迁即此意也。”

4. 蒙养院课程

“章程”规定蒙养院儿童在院时间每日不得超过4点钟,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手技。其教育内容与小学课程完全不同,它们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5. 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蒙养院内教师称 " 保姆 ", 保姆由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训练的方法,是在育婴堂和敬节堂中,选一识字妇女当教员,如无识字的,可以请一识字老妇人入堂任教。

6. 蒙养家教合一

蒙养院的开办只不过是用来辅助家庭教育。蒙养家教合一表现为两个方面 , 一个是蒙养院要辅助家庭教育,二是用家庭教育包括女学。

三、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一) 蒙养院的兴办

1.湖北幼稚园是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

2.确立和实施的特点

第一 ,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 , 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 , 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第二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又反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确定的。

第三,蒙养院的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严重抄袭日本的学前教育。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仿照了日本明治三十二年颁行的《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 表现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

( 二 ) 蒙养院师资的培训

清末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女禁”未开到打破,以及颁发一系列章程,开始出现了专门培训保姆的机构。

四、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