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出的背景
“公养”、“公教”, 或叫“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该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体现在 《大同书》中。
(二)内容
这是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儿童从胎教到20岁的全部教育由公立政府负责。
1.“公养”阶段
人本院、育婴院、怀幼院 ( 或叫慈幼院 ) 是六岁以前的儿童受教育的机构,属学龄前教育。
2.“公教“阶段
6 岁以后儿童入小学院,至大学毕业20 岁,接受系统的学龄期教育。
(三)评价
1.“公养”、“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
2.但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
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胎教学说,尤其是他的关于创立人本院以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新颖独特。
( 一 ) 胎教的意义
1. 正本。
康有为认为 , 胚胎是人之根本 , 抓好对此时期胎儿的教 育 , 就可使之正常发育 , 是从本源上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2. 防感清源。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孕妇最易受各种秽物邪念感染,若入心入胎便生邪恶,所以要加强胎教。 他认为胎教的意义,是“反本溯源”,“教之于未成形质之前”。
( 二 ) 胎教内容和实施方法
1. 适宜的环境的选择
人本院 必须内外环境极优 , 让孕妇生活舒适、心情舒畅。要求不但气候地带要在温带 , 而且院址要择平原广野, 丘阜特出 ,水源环绕或近海广平之地。
2. 胎教的宗旨及保胎、养胎
康有为把“考求安胎、保胎、养胎及生子最易无苦之新法”作为人本院胎教的根本宗旨。养胎、保胎、安胎, 主要是要做好医护、饮食和衣着三件事。
3. 孕妇的教育
对孕妇的教育一方面是防止“邪念感入”, 一方面是培育其德性,萌发仁心,孕育其博爱方正、平和的心境, 、从而间接地影响胎儿。他主张在人本院设女师、女保、女傅等专门对孕妇进行教育。
(1)女师讲人道公理 , 讲仁爱慈惠的故事;
(2)女保讲卫生法、生产法、育子之良法等;
(3)女傅同孕妇一起生活,使孕妇受 到良好的德行教育,以影响胎儿,达到传播“佳种”的目的。
(一) 环境的选择
康有为很看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
(二)教育宗旨
康有为婴幼儿的教养宗旨,体现了德、智、体全面教育的要求,“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三者并非割裂对立而是协调并进。
(三)管理制度
康有为主张育婴院、慈幼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 育婴院中设看护。育婴院设“管院事”,由医生充任,负责管理院中事务和教养工作,类似今天的幼儿园园长。
(一)积极
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而进行的设计,虽然未能实现,但在思想上有冲破封建传统学前教育的进步意义。
(二)消极
他的构想也存有唯心主义和封建教育的糟柏,应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