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 外国教会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培养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案例内容是:师范学校. )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在《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师范斋"的设想,并疾呼:"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创设了含"师范馆"在内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12月17日)。1923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1902年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前身)等一批师范学堂、馆,是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也是我国后来许多著名大学的前身。它们的建设历程见证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师解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师范类型的场所了,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由此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师范学校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来学习帝国主义在华的下一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