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是: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乌申斯基强调要进一步改革俄国教育,使之适应于俄国社会的需要和符合俄罗斯民族的特点。这是他改革俄国教育的主导思想。他认为,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一个国家的人民更有它的人民最喜爱的瑰丽的语言。这些特点和传统,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它随着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传递而传递,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人民最喜爱的本民族语言,便是这个民族完整的创造,“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也是在“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特点。他承认,一个民族的教育经验可以成为各民族的宝贵遗产,然而,正如同各民族的语言又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样,“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国民教育制度”和“特殊的教育体系”。
乌申斯基反复强调这一见解有其深刻历史的和阶级的根源,由于沙皇俄国的教育受西欧各国教育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几乎为普鲁士德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实际措施所左右。当时的社会风尚是俄国的贵族十分仰慕西欧贵族的生活方式,崇尚法语,上层贵族之间以讲法语为荣,贵族学校的课堂上根本不讲俄语,用法语讲课被视为理所当然。乌申斯基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特别强调并重视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把民族性作为他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教育的民族性受到同等重视的还有“祖国语言”。他认为祖国语言和民族性一样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