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实践>>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五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知识点三:德国的学前教育


纵观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在英、法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德国还是一个有着大大小小诸侯邦国的封建制国家。国家长期不统一,各诸侯国战乱不止,生产落后。这种状况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有所改变,1871年建立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实行军国主义统治。

一、巴乌利美保育所

巴乌利美设施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的一个保育所,是作为救济贫民的设施而产生的,为了让穷苦孩子的母亲们安心去劳动的一个机构。也是为了达到让穷苦孩子快乐生活的目的。

巴乌利美保育所招收的对象是1~4岁半的农村孩子,是季节性的托儿所。保育方式:经常对孩子们进行监督,但不给他们任何束缚,让他们在游戏中度过;对幼儿进行教育。

巴乌利美保育所的重点是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处于附带和从属地位。巴乌利美保育所作为德国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成为德国学前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

1819 年,德国出现“瓦德蔡克设施”,这是柏林最早的托儿所。它的教育对象是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弟。这个设施被称为“托儿学校”,是常设托儿所。但是,这所托儿学校并没有作为一所纯粹的学前教育设施发展下去,最后无异于一所普通的孤儿院。

二、德国各邦的学前教育政策

1827 年,普鲁士政府教育部发出“迅速建立幼儿学校”的号召,对以贫民子弟为对象的学前教育设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但仍把学前教育规定为"私人的慈善事业",表明普鲁士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既想发展它、控制它,但又不想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1839 年,拜恩政府制定关于托儿所各方面事务的规定。这个规定在当时德国各邦中,是有关学前教育的最为详细的规定,代表了当时德国各邦的学前教育政策。

此规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贯彻控制但不予以支持的政策。虽然政府鼓励设立托儿所,但是又不予以资金的支持,仍然把托儿所规定为"私人的慈善设施"。第二,坚决反对在托儿所里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教学。第三,鼓励儿童在室外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将来注定要从事艰苦劳动的孩子们具有健康的身体,为将来成为劳动者做准备。第四,强调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

德国各邦对贫民幼儿所采取的教育政策,一般都贯穿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统治秩序的基本思想,控制但不予以支持。但这些学前教育政策引进吸收了一些英国幼儿学校的做法,给德国学前教育的沉闷气氛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

三、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

1852 年,普鲁士的学前教育设施有近500所。这些设施中大部分都是由私人所设,属于私人的慈善设施。在这些设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的努力促成贫民幼儿教育设施大量产生的事实。弗利托娜就是其中的一个。

1835 年,弗利托娜在自己的教区内建立了一所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改名为"幼儿学校",招收贫穷的工人阶级的幼儿,年龄在 2 岁至义务教育年龄。

弗利托娜认为幼儿学校的作用在于:一是要保护工人们的孩子不生病,不受伤,增强他们的体质;二是要注意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防止他们"养成粗野、放纵、懒惰、不讲卫生等恶习 ";三是通过让幼儿从事编织劳动,养成他们勤劳的习惯。

弗利托娜为幼儿学校制定了一个幼儿活动时间表,作为幼儿学校活动的一个参考,不需要完全严格遵守。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教育方式上采取"游戏式的教学"。

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对工人阶级的孩子进行宗教教化和道德教化,积极响应了当时德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影响广泛。后期建立起 20 多所类似的机构,形成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对德国各邦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

(一)福禄倍尔幼儿园的产生

1837 年,福禄倍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来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福禄倍尔幼儿园在德国的推广

在1848年的德国革命中,福禄倍尔积极参加进步教师集会,呼吁政府拨款促进幼儿园的发展,要求尽量多地开办幼儿园,使幼儿园像教堂一样普及,将幼儿园教育作为德国统一国民教育制度中的第一个阶段。

他的弟子在推广普及幼儿园方面做出很大贡献。福禄倍尔注意在幼儿园里培养保育人员,这些人将福禄倍尔幼儿园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到德国及其他国家,使德国成为19世纪幼儿园教育的发源地。各国纷纷效仿德国兴办幼儿园,一时形成了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

1848 年革命失败后,普鲁士政府镇压自由民主运动,1851 年下令禁止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开办。这项禁令一直到1860年才被废除,禁令废除以后,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团体在德国各地相继组成,这些团体的任务就是把福禄倍尔幼儿园向全国各地推广。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团体:1860年成立的"柏林福禄倍尔主义幼儿园促进妇女协会";1863 年设立的“家庭教育和民众教育协会”。1874 年,这两个协会合并成为"柏林福禄倍尔协会",进一步推动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别劳夫人作为德国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积极创办"福禄倍尔协会",设立幼儿园,为福禄倍尔幼儿园在德国及世界的普及做了重要贡献。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