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在农奴制废除前,俄国的经济发展比西欧落后很多。1861年沙皇政府废除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条件,19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沙皇政府对各级教育实施改革,开办教养院、收容所和孤儿院,并把这些慈善机构收归政府管辖。俄国成立培养学前教育人员的机构,为俄国的幼儿园输送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推动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乌申斯基(1824~1870 年) ,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为俄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创立奠定基础。教育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俄语课本《祖国语言》和《儿童世界》,还发表了《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学校的三要素》等。
乌申斯基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俄国的教育应该从本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继承俄罗斯民族的文化遗产,重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
乌申斯基的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有重要的影响,对十月革命后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