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实践>>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六

第五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实践



知识点六:日本的学前教育


纵观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日本1868年发动明治维新运动,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之前曾有学者提出过开设"慈育馆"、"游戏场"之类的婴儿、幼儿保育设施的设想。直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才有了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学制令》中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规定

明治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理想,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特别重视文化教育改革,希望通过教育去开发人才,启迪民智。

从明治维新起,日本就把发展教育作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负责全国的教育改革,领导全国的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学制令》,标志着明治维新后教育改革的开始。

在《学制令》中规定近代日本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要求开设幼稚学校,招收6岁以下的男女儿童,实施入小学之前的教育。这是日本有关学前教育机构方面的最早的规定。

(二)国立幼儿园的建立

1876年,日本政府创办了日本的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这是依据文部省文部大辅田中不二提出的建议,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开办的附属幼儿园,它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于1878 年开始招收保姆实习生,后又设立了保姆训练班,通过保育实践为学前教育培养师资。因此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不仅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先驱,而且它也是明治维新后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虽然是文部省开办的国立幼儿园,但并不是为广大民众的子女所设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只为少数特权阶级的子女服务的教育机构。

1882年,文部省采取增设幼儿园的积极措施,明确规定:文部省所属的幼儿园,办园的一切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幼儿园的规模不宜过大,提倡设置简易幼儿园,大量收容那些贫民劳动者的子女。文部省规定简易幼儿园在设施、编制上要从简,主要是为贫民子女所办的幼儿园,这种幼儿园收费低廉。这一政策加速了幼儿园的普及,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的空前发展。

(三)私立托儿所的建立

1890年,由民间人士赤泽钟美(1864~1937 年)夫妇创立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托儿所,这所托儿所是由私人出于慈善动机开办的私立机构,是专门为贫民的子女而开设的,主要起着看管孩子的作用。

这所托儿所的特点是:实行常设寄托制,收费较低。从第一所托儿所开始,日本存在幼儿园和托儿所两类学前教育机构,到 20 世纪,日本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园与托儿所的二元学前社会教育机构,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二、日本政府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一)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

最早介绍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是当时任东京师范学校协理的中村正直。他在1877年11月24日的《日日新闻杂报》上首先刊登介绍福禄倍尔幼儿园及其理论概要的文章,引发了日本学前教育西方化的新尝试,成为日本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建立的理论依据。

关信三编写《幼儿园二十例游戏》, 把福禄倍尔的"恩物"以"二十种游戏"的方式进行了图解,并把福禄倍尔发明的教具——“恩物”介绍到日本,并使其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点。19世纪末在日本各地还纷纷成立了福禄倍尔学会。

(二)《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的制定

1899年颁布《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是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令,它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不仅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幼儿园设置和编制课程的标准,还成为以后日本规儿园制定新章程的基本依据。但是,这个规程没把幼儿园列入正规的学校体系之中,《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把幼儿园明确规定为是学校教育制度的最初级阶段。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形成学前教育制度,较多地引进欧美的教育思想,受福禄倍尔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很大。但在当时,日本幼儿园的发展情况较为缓慢。主要是由于日本政府在教育政策上低估了学前教育的作用,采取不予干涉、任其自由发展的政策。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