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陶行知创立,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 、"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2.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这" 五育 " 并举的教育方针。
3.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是蔡元培提出的五育中的一育。实利主义教育能给人以各种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这对发展国民经济、强国富民有着重要意义。他对基础教育非常重视,认为基础教育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此外,他还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他反对注入式的教学,主张学生自觉、自动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1.参考答案: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这" 五育 " 并举的教育方针。
以上“五育”,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因此五育任何一育都不可偏废。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体现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全面教育思想。它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同时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2.参考答案:陶行知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改造,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 、"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包括以下含义:
(1)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2)" 是生活就是教育 " 。
(3)" 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 "真教育" 。
2.社会即学校。这是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改造。
3.教学做合一。在教学做三者中,他强调"做"是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又强调 " 行 " 是知识的源泉,提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他还反复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能分开。
参考答案:
(一)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改造,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二)论学前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主张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陶行知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一生普及教育的探索,也包含了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
(三)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
陶行知尖锐地指出旧时的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即仿效外国,不适国情。二是花钱病,既是处处模仿外国,样样仰给洋人。三是富贵病,即所收儿童多属贵族。他主张要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四)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他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儿童的创造力是人的才能之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任务。教育的作用是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一) 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二)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具体他曾提出六大解放:
1. 解放儿童的头脑。
2. 解放儿童的双手。
3. 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巴。
5. 解放孩子的空间。
6. 解放儿童的时间。
(三)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有:
1. 需要充分的营养。
2. 建立良好的习惯。
3. 因材施教。
4. 发扬民主。
六、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其特色方法是艺友制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