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蔡元培出生于钱庄经理家庭,其父早亡。幼年其叔父指导其读书。先中举人,后进士,就职于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激发了他爱国主义思想,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2年任中国教育会会长。1904年成立光复会,任会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的贡献
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他都有过许多论述。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论述,《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岐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等。
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
军国民教育———筋骨也,用以自卫
实利主义教育——胃肠也,用以营养
公民道德教育——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
世界观教育——心理作用电,附丽于神经系
美育————神经系也,所以传导
(一)军国民教育(军事体育)
鉴于国家屡遭强国欺凌的国情,进行军事训练,举国皆兵。同时也十分重视体育锻炼 ,他视体育为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
(二)实利主义教育(智育)
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他还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他反对注入式的教学,主张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今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犹在财力。”
知识是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三)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地位: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五育"的"中坚"。
内容:自由、平等、博爱。
方法: 身体力行
(四)世界观教育
“超越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越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
(五)美感教育(美育)
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 以渐消沮者也”。只有通过美育才能有效地进行世界观的教育。
(六)五育的联系与影响
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缺一不可的。
影响:
体现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全面教育思想。它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束约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旧教育。主张新教育要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提倡自由教育。《新教育与旧教育之岐点》。
旧教育:以养成利名仕宦之材为目的,科举制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新教育: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一)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二)妇女有了身孕,便进胎教院。生了子女,便迁到乳儿院。一年以后,送到蒙养院受教育。
我的理想,一个地方必须于蒙养院与中小学以外,有几个胎教院,几个乳儿院。想先从贫儿院下手。
(三)对蔡元培儿童公育思想的评价
1.受康有为公育思想的影响,但他比康有为实际。《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批判封建家庭。
2.蔡元培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具有进步性,但儿童公育的理想显然也还是空想。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1922年,他发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对实施美育的范围和时期、内容和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一)蔡元培学前儿童的美育内容
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家庭将美育寓于生活之中。学校建筑环境陶冶,还应有专门的美育课程。社会有美术馆剧院。
其次,他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
(二)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评价
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对我们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