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七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知识点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纵观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一、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生平简介:行知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许多的艰辛和危难,对改革中国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是他留下的宝贵财富的一部分。

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创办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

二、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与确立

1.产生

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

2.确立

认识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新路。他逐步酝酿一个新的教育理论体系;这便是在办晓庄学校时期所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活即教育

(1)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2)" 是生活就是教育 " 。

(3)" 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 "真教育" 。

2.社会即学校

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改造他认为必须把受教育者放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接受训练。

3.教学做合一

这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强调"做"是中心。又强调 " 行 " 是知识的源泉。他还反复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能分开。

(三)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

1.形成过程

形成:在晓庄学校的办学实践中

成熟:在办育才学校时期

2.理论基础

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他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摆脱了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

3.特点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是他以"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的精神,艰苦地探寻适合中国民族特点的教育思想的过程。

3.特点

科学。反对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际统一。

四、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

(一)旧时“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二)方向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工人和农民,,主张要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 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进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

(二)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具体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

1. 解放儿童的头脑。2. 解放儿童的双手。3. 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巴。5. 解放孩子的空间。6. 解放儿童的时间。

(三)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有:

1. 需要充分的营养。2. 建立良好的习惯。3. 因材施教。4. 发扬民主。民主运用在教育上有三点:

(1)教育机会均等;(2)宽容和了解;(3) 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六、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1.含义

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2.特点

首先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是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第三,节省时间, 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限。

注意:

与普通幼稚师范学校“相辅而行”,不能用来替代师范学校。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