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九章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的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



知识点一:学前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纵观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一、大跃进中学前教育事业的盲目发展

(一)关于学前教育方针的讨论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幼儿园迅猛发展

1958年5月,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幼儿园数(万所)

入园幼儿数(万人)

合计

教育部门办

其他部门办

民办
(集体)

合计

教育部门办

其他部门办

民办
(集体)

1958年

69.53

0.45

0.48

68.6

2950.1

44.9

39.9

2868.3

1959年

53.20

0.46

0.67

52.1

2172.2

48.4

52.1

2071.7

1960年

78.5

1.1

28.2

49.2

2933.1

81.1

1445.9

1406.1

(三)师资培训发展迅速

自1955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行政部门设立的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 全国增设中级和初级幼儿师范学校。1960年幼儿师范在校生比1957年增长3.5倍。

(四)学前教育学术进展受阻

1958年,“左倾”错误导致了矛头指向各学科教学以及在知识分子中开展批判资产阶级的运动。出现了口号化成人化的错误。

1961年至1962年,对《幼儿园教育指南》(初稿)重新作了评价,重新认识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但其口号化形式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二、学前教育事业的调整和提高

国家经济工作的“八字方针”

1961年元旦,为了促进经济形势的好转,对“左倾”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适当的纠正,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的八字方针。 学前教育机构与师资等采取保留、撤销、充实等手段,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秩序。

(一)幼儿园的调整与发展

教育部指出,幼儿园的发展,宁可慢些、少些,但要好些。城市,提高质量为主,条件不成熟时民办园要调整,收缩。逐步稳步地回升发展。

(二)师范学校的调整与发展

1962年1月《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师范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三年制的幼儿师范,主要培养大中城市重点幼儿园的教养员,目前不能多办。应该多办初级幼儿师范,招收相当于高小毕业程度的青年,培养成为城镇和农村幼儿园内教养员,学习时间长短,可因地制宜。

培养由初级幼儿师范----向中级幼儿师范为主发展。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