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四章 企业经营预测



知识点一 经营预测概述


预测是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预计、推测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行为。企业的经营预测是指根据企业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状况所进行的预计和推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计和推测。企业必须在准确的经营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决策和规划。本章主要介绍企业经营预测的内容、原则、方法、程序;销售预测的各类方法;利润预测预测及其敏感性分析;成本预测的各类方法、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学习本章,有助于深入理解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对各项重要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一、经营预测的内容

准确的经营预测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它对加速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预测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企业在对预测对象(即特定的产品)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产品的未来销售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而对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市场销售数量作出估计和推算。销售预测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企业经营预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从事其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就需要确定其经营目标,即目标利润,而这一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企业产品在未来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因为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只有经历这一过程,企业汇集在产品上的产量、品种、质量、技术、管理以及经营上的种种努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成果。因此,如果没有正确可靠的销售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就会迷失方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也将会付之东流。

(二)利润预测

利润预测一般可根据企业销售预测中预计的计划期经营活动水平(销售量)和成本水平,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税前利润的预测实际上是收入和成本费用预测,税后利润的预测则要受国家税率的影响。要增加利润,就必须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着手。

(三)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确定目标成本和选择达到目标成本的最佳途径的重要环节,是动员企业内部一切潜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去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主要考虑预测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下达到的成本水平,各种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各种合理化建议对成本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化对成本的影响。成本预测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资金需要量预测

企业筹集资金,首先要对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即对企业未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量进行估计、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使筹集的资金既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又不会产生闲置不合理的损失。

二、经营预测的基本原则

(一)延续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过去和现在的某种发展规律将会延续下去,并假设决定过去和现在发展的条件,同样适用于未来。企业经营预测根据这条原则,就可以把未来视作历史的延伸进行推测。以后提到的趋势预测分析法,就是基于这条原则而建立的。

(二)相关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一些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经营预测根据这条原则,就可以利用对某些经济变量的分析研究来推测受它们影响的另一个(或另一些)经济变量发展的规律性。以后提到的因果预测分析法就是基于这条原则而建立的。

(三)相似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同的(一般是无关的)经济变量所遵循的发展规律有时会出现相似的情况。预测分析工具这条原则,可以利用已知变量的发展规律类推出未知变量的发展趋势。以后提到的判断分析法就是基于这条原则而建立的。

(四)统计规律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对于某个经济变量所作出的一次观测结果,往往是随机的;但多次观测的结果,却会出现具有某种统计规律性的情况。预测分析根据这条原则,就可以利用概率分析及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推测。以后提到的回归分析法就是基于这条原则而建立的。

三、经营预测的方法

如前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可认识性是预测分析方法论基础;系统的、准确的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是开展预测分析工作的必要条件。至于进行预测分析所采用的专门方法,种类繁多,随分析对象和预测期限的不同而各有所异。但其基本方法大体上可归纳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两大类。现分述如下:

(一)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定量分析法亦称“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包括运筹学、概率论和无机肥等)和各种现代化计算工具对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并建立预测分析的数学模型,充分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y最终还要对计算结果作出结论。定量分析法按照具体做法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趋势预测分析法——即根据预测对象过去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据,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计算,借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亦称“时间序列分析法”或“外推分析法”。它的实质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原则”,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例如,算术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二次去宪法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2.因果预测分析法——即根据预测对象与其他相关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性联系,来建立相应的因果数学模型所进行的预测分析方法。它的实质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相关性原则,来推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例如,本*量*利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经济计量法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定性分析法(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它是一种直观性的预测方法。主要是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它们必须建立在预测者的智慧和广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在不用或少量应用计算的情况下,就能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在量的方面不易准确,一般是在企业缺乏完备、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首先邀请熟悉该行业经济业务和市场情况的专家,根据他们过去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预测的初步意见;然后再通过召开调查会或座谈会的方式,对上述初步意见进行修正补充,并作为提出预测结论的依据。

(三)两类方法的关系

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定量分析法虽然较精确,但许多非计量因素无法考虑,这就需要通过定性分析法将一些非计量因素考虑进去,但定性分析法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相互取长补短,以提高实用性。

四、经营预测的一般程序

经营预测是一项复杂且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预测目标

确定预测目标就是确定对什么进行预测,并达到什么目的。例如,是预测企业的销售量还是预测企业的利润,这是根据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来设计和选择的。确定预测目标是做好经营预测的前提,是制定预测分析计划、确定信息资料来源、选择预测方法及组织预测人员的依据。

(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预测目标确定后,应着手搜集有关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的计划资料和实际资料。这是开展经营预测的前提条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资料的完整全面。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集、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预测的依据。

(三)选择预测方法

不同的预测方法能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以对于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应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对于那些资料齐全、可以建立数学模型的预测对象,应在定量预测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那些缺乏定量资料的预测对象,应当结合以往的经验选择最佳的定性预测方法。

(四)实际预测过程

根据预测模型及掌握的未来信息,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分析和判断,揭示事物的变化趋势,提出企业需要的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五)检查验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对上一阶段的预测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和分析评价。即以实际数与预测数进行比较,检查预测的结果是否准确,并找出误差原因,以便及时对原选择的预测方法加以修正。这是个反复进行信息数据处理和选择判断的过程,也是多次进行反馈的过程,目的是保证预测的正确性。

(六)修正预测结果

对于原用定量方法进行的预测,常常由于某些因素的数据不充分或无法定量而影响预测的精度,这就需要用定性方法考虑这些因素,并修正定量预测的结果。对于原用定性方法预测的结果,往往也需用定量方法加以修正补充,使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总之,这个过程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过程。

(七)报告预测结论

将修正补充过的预测结论向企业的有关领导报告。

以上预测分析的一般顺序,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