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五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



知识点一 决策分析概述


一、决策分析的基本内涵

(一)决策的定义

决策一般是指人们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前提下,对未来某一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作出决定的过程。

对于决策的认识,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从狭义的角度看,决策就是作出决定,即决‍策是指为达到同一目的,从许多可以互相更换替代的行动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行为。从广‍义的角度看,决策是一个选优的过程,即决策是指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二)决策的特征

从决策的涵义看,它有以下基本特性:

1.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企业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应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此就要提出若干可行的方案,通过充分的分析比较,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没有决策就不会有理性的行为,也就不会有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决策。

2.决策有明确的目的

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要明确其应达到的目的,而决策的目标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人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确定每个决策方案的最终结果。因此,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3.决策有可行的方案

企业进行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制定出若干个可行方案。每个方案都应具备以下条件:(1)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2)各种影响因素都能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无法控制的因素基本能预测出其实现的概率。

4.决策要进行因果分析和综合评价

企业制定的每个决策方案对决策目标的实现,既有可能产生某种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某种‍消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决策分析时,必须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确定‍每个方案的实际效果和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便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

5.决策要经过方案的选优过程

企业进行项目决策分析,最终要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这个合理方案‍尽管未必是最优的,但它必须是能够实现决策目标的诸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案。

二、决策分析的原则

企业进行经济决策分析应遵循以下各项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企业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决策方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

(二)合理性原则

企业进行决策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企业内部的技术经济条件和企业外部的运行环‍境,在广泛占有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与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使决策建立在既可靠又可行的基础上。‍

(三)效益性原则

在合法经营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职。决策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不仅要考虑决策方案本身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提高决策分析‍工作的效率,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最低的成本支出,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四)民主性原则

企业的经济决策,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需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单凭一两个人的能力是很难作出正确的决策的。因此,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广泛征求专家有关各方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决策分析的效率。

(五)责任性原则

由于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也与企业决策者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因此,决策者应按其所处的地位及决策内容的性质对其所作的决策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和行政责任。

三、决策分析的程序

决策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需要经过系统的逻辑分析与综合的判断。企业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策分析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一)调查研究,提出经营问题。

(二)系统分析,确定决策目标。

(三)收集信息,设计各种备选方案。

(四)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五)对比选优,确定最优方案。

(六)组织决策方案的实施、跟踪和反馈。


四、决策分析的分类

决策分析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

(一)按决策本身的重要程度分类

以此分类,可将决策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两种。

战略性决策是指涉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并影响企业全局的重大决策。例如,企业长远规划及经营目标的确定、新建项目或新产品的开发、企业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展等决策。这类决策应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控制并作出,旨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决策时应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其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战术性决策是指为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决策而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作出的局部性决策。例如企业产品生产品种的选择、产品生产数量及生产工艺的决策等。这类决策一般应由企业中‍级管理部门或基层管理部门控制并作出,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工作效率。该类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会对企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按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分类

以此分类,可将决策分为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两种。

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只涉及企业一年以内的经营活动并对当年损益产生影响而进行的决策。例‍如:企业生产的决策、定价的决策和库存的决策等。这种决策主要是使企业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长期投资决策是指涉及企业一年以上的经营活动并对若干年度的损益产生影响而进行的决策‍。例如:企业新建项目的决策、原有项目改建扩建的决策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决策等。这‍种决策主要是通过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三)按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分类

以此分类,可将决策分为单一方案决策、互斥方案决策和组合方案决‍策三种。 单一方案决策是指只需对一个备选方案作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例如,企业是否购置新设备的决策、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是否接受特殊定货的决策等。 互斥方案决策是指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决策。这类决策属于多方案决策,方案之间是互相排斥的,选择了一个方案,就必然放弃其他的决策方案。例如,企业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等。

组合方案决策是指需要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一组最优组合方案的决策。这类决策也属于多方案决策,但决策方案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可选方案不只一个,可以任意进行组合。

(四)按决策条件的确定程度分类

以此分类,可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三种。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所涉及的备选方案的各项条件都是已知的和肯定的,并且每个备选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这类决策问题比较容易作出选择,只要根据每个方案的结果即可选出最优方案。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所涉及的备选方案的各项条件呈现出某种程度的随机变动性,每个备选方案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结果,但却可以通过预测确定其发生的概率。这类决策问题由于决策结果的可变性,必然使决策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所涉及的备选方案的各项条件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随机变动性,每个备选方案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结果,但却无法预测其发生的概率。这类决策问题由于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决策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经营决策的其他分类

决策还可以按其他许多标志进行分类:如按决策的层次分类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三种;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种;按决策的目标分类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两种;按管理的职能分类可以分为计划决策和控制决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