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



知识点二 长期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就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并从诸多可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要执行的投资方案的过程。而判断某个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是某个方案所带来的收益是否不低于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本节所阐述的投资决策指标就是通过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来确定投资项目是否可取的标准。根据这些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被称为投资决策方法,按其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静态评价指标又称非贴现指标,是按传统会计观念,不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对投资项目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投资利润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动态评价指标又称贴现指标,是根据时间价值的原理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

一、静态评价指标

(一)投资利润率

1.投资利润率的概念

投资利润率又称投资报酬率或会计利润率(ROI),是指投资项目经济寿命期内的年平均税后利润与投资额的之比,是一项反映投资获利能力的相对数指标。

2.投资利润率的计算与决策标准

由于对投资额的不同选择导致投资利润率有两种计算方法:

(1)以平均投资额为基础来计算的投资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投资项目经济寿命期内的年平均税后利润/(初始投资额/2)

(2)以初始投资额为基础计算的投资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投资项目经济寿命期内的年平均税后利润/初始投资额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企业要求达到的投资利润率的最低标准,然后将有关投资项目所能达到的投资利润率与该标准比较,如果超出该标准,则该投资项目是可取的;如果达不到该标准,则应该放弃该投资项目。在有多个投资项目的互斥选择中,则选择投资利润率最高的项目。

3.投资利润率的评价

投资利润率具有计算简单,简明易懂的优点,并且该指标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方式、回收期的有无以及净现金流量大小等条件的影响,能够说明各投资方案的收益水平。

但这一方法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有:(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将不同时期发生的会计收益给予同等的价值权重,也不能正确反映建设期长短及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影响;(2)该方法的取舍标准是人为确定的,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3)该方法用会计收益取代现金流量,期经济意义存在明显的失真,不利于正确地选择投资项目。

(二)静态投资回收期

1.静态投资回收期的概念

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收回全部原始投资额所需要的时间,即投资项目在经营期间内预计净现金流量的累加数恰巧抵偿其在建设期内预计现金流出量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使投资项目累计净现金流量恰巧等于零所对应的期间。它通常以年为单位,包括两种形式:包括建设期(记作S)的静态投资回收期(记作PP)和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记作PP′),且有PP=S+ PP′。它是衡量收回初始投资额速度快慢的指标,该指标越小,回收年限越短,则方案越有利。

2.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和决策标准

计算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可分为两种情况:

(1)项目方案经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都相等,或者在经营期内,前m年每年净现金流量都相等并且m×经营期内前m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建设期原始投资额,则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原始投资额/年净现金流量

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P=S+ PP′

(2)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尤其在项目经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时,可以用“累计净现金流量法(即未收回投资额法)”来确定回收期。

3.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评价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回收期反映回收投资额的速度,而投资者偏好“回收迅速”的项目,因而,投资者利用回收期法进行决策时,也有利于整体的流动性;同时静态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也是项目风险的一种标志,一般而言,静态投资回收期越长,投资风险越高,反之,投资风险越小,因而,为了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更倾向于短期投资而非长期投资。

由于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具有上述优点,故在很长时间内被投资者们广为运用,目前仍然是一个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参考的重要辅助方法。但是回收期法也有一些致命的缺陷:(1)静态投资回收期只考虑了回收期之前的现金流量对投资收益的贡献,没有考虑到回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对投资收益的贡献,因此,它不是一个测量投资收益的好指标。例如,两个初始投资现金流出量都为2万元的投资方案,只要在头两年每年都有1万元的净现金流入量,就会具有相同的回收期。但也许其中某个投资方案预期在这两年后不会有任何现金流量,而另一个方案则在此后3年内每年预期产生1万元的现金流量。可见,回收期不能作为测量投资收益的指标。(2)没有考虑现金流量的时间性,只是把现金流量简单地累加而忽略了时间价值因素。(3)回收期法的选择标准的确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二、动态评价指标

(一)净现值

1.净现值的概念

净现值(NPV)是指某个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与初始投资额(或投资期内的各年投资额的现值总和)之差,即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差,或者说是投资项目在整个期间(包括建设期和经营期)内所产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

2.净现值的计算和决策标准

3.净现值的评价

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是最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其优点有三:一是考虑了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较合理地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正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决策方法;二是考虑了项目整个期间的全部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三是考虑了投资风险性,因为折现率的大小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

净现值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不能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当各项目投资额不等时,仅用净现值无法确定投资方案的优劣;二是净现金流量的测量和折现率的确定比较困难,而他们的正确性对计算净现值有着重要影响;三是净现值法计算麻烦,且较难理解和掌握;四是净现值是一个贴现的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投资规模相差较大的投资项目的比较。

(二)现值指数

1.现值指数的概念

现值指数,又称获利指数(PI),是指投资项目在使用期内各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总和与投资额现值总和(或初始投资额)之比。

2.现值指数的计算和决策标准

3.现值指数的评价

现值指数的主要优点在于:(1)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2)现值指数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投资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可用于不同投资规模的方案比较,从而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方案之间不能进行比较的缺陷。其缺点与净现值相似,同样无法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报酬率。此外,计算起来比净现值指标复杂,计算口径也不一致。因此,在实务中通常并不要求直接计算现值指数。

(三)内含报酬率

1.内含报酬率的概念

内含报酬率又称内部收益率(IRR),是指投资项目在使用期内各期净现金流入量现值总和与投资额现值总和(或初始投资)相等时的贴现率,即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它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一般地讲,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越高,其效益就越好。

2.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决策标准

3.内含报酬率的评价

内含报酬率的优点主要有: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内含报酬率是投资项目本身的收益能力,反映其内在的获利水平,是相对数指标,且易于理解。因而,目前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在于:计算复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当投资支出和投资收益交叉发生,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在开始年份出现负值,以后各年有时为正值,有时为负值,正负号的改变超过1次以上的项目,存在多个内含报酬率时,难以给出正确的结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