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文本学习>>知识点四
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计算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和有关因素变动极限的方法。
长期投资决策的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预测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敏感性分析方法。
敏感度分析的基本做法是:固定除某一用于分析的变量外的其他所有变量,然后改变所选定的分析变量的值,观察投资结果(如NPV)随这一变量变化的情况。如果投资结果对这一变量的微小变化有较大的反应,说明这一变量对投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这一变量预测值的准确与否对投资决策非常关键,即这一变量的预测风险较高。反之,如果投资结果对某一变量的变化反应不明显,则说明这一变量对投资结果的影响不大,其预测值即使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也不会对投资的最终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其预测风险较低。因而,进行投资敏感性分析,有助于揭示有关因素变动对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敏感因素,抓住主要矛盾。
应用投资敏感性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别计算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二是计算有关因素的变动极限。
(一)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影响程度的计算分析
计算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可分别采用总量法和差量法两种方法。
1.总量法
总量法是指利用因素变动后形成的新数据计算新的净现金流量,计算因素变动后的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指标,然后再与已知的NPV和IRR进行比较,以判断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大小,确定敏感因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与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完全一样,但比较麻烦。
2.差量法
差量法是指在计算各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金流量或年金现值系数影响差量的基础上,直接计算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的一种方法。此法比总量法简单。
(二)因素变动极限的计算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按上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分析所有因素按不同方向和幅度变动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就会使分析工作十分繁杂,可以采用各因素不利变动的临界限度分析法,简化计算。该法的程序如下:
(1)按基本方案净现值与相应年金现值系数之比,求经营期年均净现金流量降低额极限△NCF,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有关因素的变动率极限。
(2)确定经营期变动的下限N。N满足下式:
[原经营期的NCF+(固定资产投资额/N-原折旧)×所得税税率]×(PA/A,i,N)=固定资产投资额 只要经营期不短于N,该方案仍是可行的。
(3)按下式计算固定资产投资超支的极限:
固定资产投资超支额的极限=原NPV/(1-所得税税率×年金现值系数基数/年限)
只要固定资产追加投资不超过其超支额的极限,方案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