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学习内容>>你问我答



问题一:简述全面预算体系的内容。

回答:

其基本内容是相同的,通常包括日常业务预算、专门预算及财务预算三个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

1.日常业务预算

日常业务预算(又称经营预算)是指对企业日常的供、产、销等生产经营活动所编制的各种预算。它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及管理费用等。这些预算大多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

2.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又称特种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为不经常发生的长期投资项目或者一次性专门业务所编制的预算。通常是指与企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或收益分配等相关的各种预算。它可以分为资本预算和一次性专门业务预算两类。其中,资本预算主要是针对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编制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一次性专门业务预算主要有资金筹措及运用预算、交纳税金与发放股利预算等。

3.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根据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所涉及的有关现金收支、经营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等变动所编制的预算。它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这些预算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全面预算体系是由一系列预算按其经济内容及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体。虽然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各有侧重,但在实际编制时却是前后衔接、密不可分的。企业业务预算通常是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的产品销售进行预算,然后再以“以销定产”的方法,逐步对生产、材料采购、存货和费用等方面进行预算。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财务预算是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现金流量总结。

问题二:简述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回答:

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操作复杂的工作。企业预算的编制,涉及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只有执行人参与预算的编制,才能使预算成为他们自愿努力完成的目标。因此,预算的编制应采取“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法,不断反复和修正,最后由有关机构综合平衡,并以书面形式向下传达,作为正式的预算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付诸实施。通常,全面预算编制程序包括成立预算委员会、确定预算期、制定预算原则、编制预算草案、预算协调、复议和审批、预算修正。

问题三: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含义和优缺点是什么?

回答:

1.固定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以预算期内正常的、可能实现的某一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水平为固定基础,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而编制预算的方法。它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基本的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主要有:(1)过于机械呆板。因为编制预算的业务量基础是事先假定的某一个业务量,不论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可能发生哪些变动,都只按事先确定的某一个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2)可比性差。这是固定预算方法的致命弱点。当实际的业务量与编制预算所根据的预计业务量发生较大差异时,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就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因此,按照固定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不利于正确地控制、考核和评价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

2.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指为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的缺点而设计的,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以是产量、销售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或直接人工工资等。业务量范围是指弹性预算所适用的业务量区间。业务量范围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或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与固定预算方法相比,弹性预算方法具有如下两个显著的优点:(1)预算范围较宽。弹性预算能够反映预算期内与一定相关范围内的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相对应的不同预算额: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便于预算指标的调整。因为弹性预算不再是只适应一个业务量水平的一个预算,而是能够随业务量水平的变动作机动调整的一组预算。(2)可比性较强。在预算期实际业务量与计划业务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实际指标与实际业务量相应的预算额进行对比,从而能够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和可比的基础上,便于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3.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方法简称增量预算,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考虑到预算期内各种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增量预算的优点是:由于预算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实际上是承认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主张不需在预算内容上做较大改进,而是因循沿袭以前的预算项目。因而,该方法简便易行。

增量预算的缺点是:(1)受到原有费用项目与预算内容的限制。由于按增量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往往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开支继续存在下去,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甚至可能导致保护落后;(2)容易导致预算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采用此法,容易鼓励预算编制人凭主观臆断按成本项目平均削减预算或只增不减,不利于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3)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按照该方法编制的费用预算,对于那些未来实际需要开支的项目可能因没有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化而造成预算不够确切。

4.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方法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又称零底预算,主要用于对各项费用的预算。它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完全不受以往费用水平的影响,而是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预算的优点是:(1)不受原有费用项目和费用额的限制。这种方法可以促使企业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有利于调动有关各方有效的降低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合理性;(3) 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由于这种方法以零为出发点,对一切费用一视同仁,有利于企业面向未来发展考虑预算问题。

零基预算的缺点在于:工作量很大。由于这种方法一切从零出发,在编制费用预算时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如历史资料分析、市场状况分析、现有资金使用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等,这势必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也需要比较长的编制时间。因此,企业可以每隔几年编制一次零基预算,在其他时间采用增量预算。

5.定期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定期预算的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一致,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 的执行结果。

定期预算的缺点:(1)缺乏远期指导性。由于定期预算往往是在年初甚至提前两三个月编制的,对于整个预算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作出准确的预算,尤其是对预算后期的预算只能进行笼统地估算,缺乏远期指导性,给预算的执行带来困难,不利于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考核与评价;(2)滞后性。由于定期预算不能随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当预算中所规划的各种经营活动在预算期内发生重大变化时,就会造成预算滞后过时,使之成为虚假预算;(3)间断性。按固定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局限于本期规划的经营活动,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6.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方法简称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如12个月)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每过一个预算期,立即根据其预算执行情况,对以后各期预算进行调整和修订,并增加一个预算期的预算。这样,如此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始终保持一定的时间幅度,从而以连续不断的预算形式规划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

与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相比,按滚动预算方法编制的预算具有以下优点:(1)透明度高。由于预算的编制不再是预算年度开始之前几个月的事情,而是实现了与日常管理的紧密衔接,可以使管理人员始终能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住企业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远期的战略布局,使预算具有较高的透明度;(2)及时性强。由于滚动预算能根据前期预算的执行情况,结合各种因素的变动影响,及时调整和修订近期预算,从而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能够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3)预算年度完整。由于滚动预算在时间上不再受日历年度的限制,能够连续不断地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不会造成预算的人为间断,同时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了解未来预算期内企业的总体规划与近期预算目标,能够确保企业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的主要缺点是预算工作量较大,尤其使滚动预算的延续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代价较大。

问题四:何谓现金预算?其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回答:

现金预算又称现金收支预算,是指以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反映预算期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现金预算表中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现金预算表主要反映现金收支差额和现金筹措使用情况,同时也要求反映期初期末现金余额。现金预算为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提供数据,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企业合理地安排和调动资金,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现金预算通常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以及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期末余额等五个组成部分。

1.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的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的现金收入。其中,期初现金余额,来源于上期期末现金余额;预算期的现金收入包括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和其他现金收入。一般地,产品销售收入是经营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可从销售预算表中获得该资料。

2.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预计的各项现金支出。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方面的经营性现金支出,用于缴纳税金、股利分配等支出,还包括购买设备等资本性支出。可从有关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获得相应资料。

3.现金余缺又称现金收支差额或现金多余或不足,是指各项现金收入减去各项现金支出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预算期现金收入-预算期现金支出

4.资金的筹措与运用,这是编制现金预算的核心内容。现金余缺与期末现金余额均要通过协调资金筹措及运用来调整。应当在保证各项支出所需资金供应的前提下,通过计算现金最佳持有量,注意保持期末现金余额在合理的上下限度内波动。因为现金储备过少会影响周转,造成短缺;现金储备过多又会造成机会损失,也是一种浪费。因此,企业不仅要定期筹措到抵补收支差额的现金,还必须保证有一定现金储备。当现金收支差额为正值,在偿还了利息和借款本金之后仍超过现金余额上限时,就应当进行有价证券投资;但一旦发现还本付息之后的收支差额低于现金余额下限,就应该抛出一部分有价证券来补足现金短缺;如果现金收支差额为负值(即现金短缺),可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抛售有价证券或向银行借款等措施来筹措资金,弥补现金。

5.期末现金余额,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或者是最佳的现金余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资金投放或归还总额+资金筹措总额

进入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