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知识点三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是指企业把标准成本纳入账簿体系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以此来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成本控制。为了同时提供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三项成本资料,标准成本法分别设置了下列账户进行会计处理。

一、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在标准成本法下,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账户都使用标准成本记账,各账户借贷方都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也反映标准成本。这是与实际成本系统的最大区别,在实际成本系统下,所有账户都登记实际数量的实际成本。

二、设置成本差异账户登记各种成本差异

在标准成本法下,设置一系列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各项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通过“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两个账户反映;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通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两个账户反映;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通过“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两个账户反映;固定制造费用差异通过“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三个账户反应。应将各种不利差异分别记入各差异账户的借方;将各种有利差异分别记入各差异账户的贷方。

在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成标准成本和相关的成本差异后分别登记账户,标准成本数据登记在“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中,而相关的差异分别登记各成本差异账户,期末,各成本差异账户发生额的合计数,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情况。

为便于分析成本差异发生具体原因,各部门应设置成本差异明细账,记录应由本部门负责的成本差异。

三、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

为了计算原材料、在产品或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在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时要对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进行会计处理,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全部记入本期损益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时将所有本期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主营业务成本一起转到“本年利润”账户。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是本期的成本差异是本期成本控制的结果,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业绩。在这种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却了复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使产品成本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大为简化。缺点是如果标准成本已经过时,则不仅会导致本期经营成果不实,而且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因此,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法为宜。西方企业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下面的标准成本法账务处理举例就是按这种方法进行的。

(二)按比例分配到销售成本与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时将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比例分配到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与本期已销产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有关,所以必须在期末把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在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已售和未售商品的实际成本,这样,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项目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就是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使产品成本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工作量较大。

四、标准成本法账务处理综合举例

(一)长江公司2006年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200公斤×0.3元/公斤) 60元

直接人工(16小时×4元/小时) 64元

变动制造费用(16小时×2元/小时) 32元

固定制造费用(16小时×1元/小时) 16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72元

2.费用预算

预算工时 5000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 8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5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000÷5000) 1.6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5000÷5000) 1元/小时

变动销售费用 3元/件

固定销售费用 30000元

管理费用 4000元

3.生产及销售情况

2006年7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其标准成本为4640元。由于原材料一次投入,在产品存货中含原材料成本2400元(60元/件×40件)。其他成本项目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大约相当于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40件在产品的其他成本项目共2240元[40×0.5×(64+32+16)]。本月投产300件,完工入库320件,月末在产品20件。

7月初产成品存货25件,其标准成本为4300元(25×172)。本月完工入库320件,本月销售335件,月末产成品存货10件。销售单价300元/件。

(二)7月份购入与领用原材料的情况

本月购入一批原材料40000公斤,实际成本每公斤0.28元,共计11200元。款项尚未支付。

标准成本:40000×0.3=12 000(元)

实际成本:40000×0.28=11200(元)

价格差异:40000×(0.28-0.3)=-800(元)

1.借:原材料 12 0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800

应付账款 11 200

本月购入另一批原材料25000公斤,实际成本每公斤0.31元,共计7750元

标准成本:25000×0.3=7500(元)

实际成本:25000×0.31=7750(元)

价格差异:25000×(0.31-0.3)=250(元)

2.借:原材料 7500

材料价格差异 250

贷:应付账款 7750

本月投产300件,领用材料60200公斤。

耗用材料标准成本:300×200×0.3=18 000(元)

实际领料标准成本:60200×0.3=18 060(元)

材料用量差异:(60200-300×200)×0.3=60(元)

3.借:生产成本 18 000

材料用量差异 60

贷:原材料 18 060

(三)直接人工工资

本月实际使用直接人工4900小时,支付工资19 845元,平均每小时4.05元。

4.借:应付工资 19 845

贷:银行存款 19 845

为了将直接人工工资的标准成本数额计入产品成本,即在“生产成本”账户中反映,需先计算本月实际完成的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月初在产品40件,本月完工320件,月末在产品20件。本月完成的约当产量为:

20×0.5+320-40×0.5=310(件)

标准成本:310×16×4=19 840(元)

实际成本:19 845(元)

人工效率差异:(4900-310×16)×4=-240(元)

人工工资率差异:4900×(4.05-4)=245(元)

5.借:生产成本 19 84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45

贷: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40

应付工资 19 845

(四)变动制造费用

本月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9310元,实际费用分配率为1.9元/小时(9310÷4900)。

6.借:变动制造费用 9 310

贷:各相关账户 9 310

将变动制造费用记入产品成本:

标准成本:310×16×2=9 920(元)

实际成本:9 31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4900-310×16)×2=-120(元)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4900×(1.9-2)= -490

7.借:生产成本 9 920

贷: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20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490

变动制造费用 9310

(五)固定制造费用

本月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4800元,实际费用分配率为0.98元/小时(4800÷4900)。

8.借:固定制造费用 4800

贷:各有关账户 4800

将固定制造费用记入产品成本:

标准成本:310×16×1=4960(元)

实际成本:4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4800-5000=-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5000-4900)×1=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4900-310×16)×1= -60

9.借:生产成本 496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100

贷: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2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60

固定制造费用 4800

(六)完工产品入库

本月完工产品320件。完工产品标准成本:320×172=55 040

10.借:库存商品 55 040

贷:生产成本 55 040

未完工产品的成本仍在“生产成本”账户中反映,也就是“生产成本”账户有余额2320元。其中:材料标准成本1200元(60×20),直接人工640元(20×64×0.5),变动制造费用320元(20×32×0.5),固定制造费用160元(20×16×0.5)。

(七)产品销售

本月销售335件,单价300元,共计100 500元,款项尚未收到。

11.借:应收账款 100 500

贷:营业收入 100 500

结转已销产品成本:335×172=57620(元)

12.借:主营业务成本 57 620

贷:库存商品 57 620

然后,“库存商品”账户期末余额为1720元。即期末10件存货的标准成本(10×172=1720元)。

(八)发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本月实际发生变动销售费用1500元,固定销售费用3000元,管理费用4000元。

13.借:变动销售费用 1 500

固定销售费用 3 000

管理费用 4 000

贷:各相关账户 8 500

(九)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本企业采用“全部记入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

14.借:主营业务成本 1 255

材料价格差异 55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4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20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490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2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60

贷:材料用量差异 6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45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100

上述各项会计分录记账的结果,可以用下图(6-1)来表示。